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47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84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2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Escalating tensions in the Peninsula may force voluminous North Koreans to leave the country, although relevant information is limited. China has refused to grant North Korean escapees the refugee status, because the main reason of their departure, economic hardship, is not prescribed in conventional refugee definition. The Bangkok Principles provide principal guidance to Asia’s refugee issues, whereto its non-legally binding framework helps facilitate the fledgling regional efforts and still-developing states’ wills. Yet, China’s insistence in distinguishing economic hardship from political causes reifies its overt cautions to the rapidly evolving refugee causes, and an outright rejection to the indiscriminate humanitarian nature of refugee protection. Another reason is China’s ‘Asian Values’ approach to human right, seeing various aspects of human right as separable. To grant refugees only partial rights would appear theoretically unsound, and blatantly contradicting its integral human-right essence. Realistically, China has only limited refugee reception experiences. Its relevant domestic mechanism is under-developed, whereby positive public opinions cannot be effectively remoulded. China also worries about the unwant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s and entailed geopolitical implications, which imply denunciation of Pyongyang’s governance performance by formally identifying these escapees, refugees. Current dramatic changes in inter-Korean relations urge China to take swift, expedient, and substantive actions.  相似文献   
142.
王永杰 《时代法学》2011,9(4):78-82
律师伪证罪与众多证据犯罪具有相似之处,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客观行为的相似性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交叉与竞合的问题,在定罪以及量刑上可能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律师伪证罪主观意图是通过毁灭、伪造证据等行为,达到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结果,其可能触犯他罪,属于法条竞合关系。由于律师伪证罪与其他的证据犯罪的轻罪、重罪关系并不明显,一般都按照律师伪证罪处理。律师伪证罪本身存在多种问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3.
朱淑娣  周诚 《北方法学》2011,5(5):100-108
国际经济行政法是调整跨国经济行政关系的国际、国内公法规范与原则的总和,换言之,国际经济行政法是政府规制市场的国际协调法。权利平等保护原则与正当程序原则分别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体现了国际经济行政法中的公平正义价值。从法理基础看,这两项原则既是理性精神的反映,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以及长期法律实践的结果,它对国际经济行政法领域提出了全新的标准。从实在法角度考察权利平等保护原则与正当程序原则在国际经济行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主要有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原则及反补贴制度,WTO对国内程序法的要求及WTO争端解决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制度,旨在从形式的平等过渡到实质的平等,建立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法治与宪政规则。  相似文献   
144.
整风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民主和开门整风。延安时期的整风精神推动了党的发展壮大,对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和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整风精神来之不易,践行更为不易,既需要自律自警,又需要制度建设的保障。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大力发扬整风精神。  相似文献   
145.
近年来,孙志刚案、邓玉娇案等许多引起社会公众舆论关注的案件,使公安机关逐步认识到了舆情引导的重要性。舆情引导是公安机关正确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改进舆情监测工作,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做好公安舆情引导工作,营造一个社会公众理解公安和信任公安的社会舆论环境,是各级公安机关在信息化时代,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背景下,需要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6.
康闫妍 《学理论》2012,(12):83-85
没收财产刑是我国重要的刑罚之一,但在其适用上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是否适用没收财产刑,如何准确适用没收财产刑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重要问题。明确适用没收财产刑的裁量原则是准确适用这一刑罚的前提条件。没收财产刑的一般性原则和特有原则共同组成了没收财产刑裁量原则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7.
“以人为本”法律价值探究及其法治理念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上重要的不是原创性,而是是否合乎民族性。普遍的法观念的确认,是对法的概念的综合性认知。法观念的形成,是认知个体传统法律文化的综合体现,包括法的概念、法的生成及法律发展史。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对构筑现代意义之中国法治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故此,“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一种,在传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同时,归因于自然法观念与人类进化及社会公益观念的和解。  相似文献   
148.
我国商事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颇为严重的法律适用困境,主要表现为"无法可用"的司法困境、"有法不宜用"的司法困境以及"有法不好用"的司法困境。为纾解这种司法困境,除应从整体上思考我国商事立法体系的完善方案外,还应认真探索我国商法的价值、理念、原则体系及其内在逻辑,以便为我国商法立法体系的完善及法律适用的规范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9.
试论宏观调控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林 《政法学刊》2001,18(2):22-26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法是国家依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法律,宏观调控必须贯彻计划指导、平衡优化、适度调控、效益公平等原则,宏观调控的调整方法应采取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三种手段相结合的调整方法,并必须统一于法治之中。  相似文献   
150.
法律适用并不是简单的包摄与被包摄关系。制定法的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及滞后性决定了法律规范不仅是不明确的,而且是有漏洞的。因此,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官往往需要经过设证、归纳及类推等环节才能最后确定可以适用于待决案件的裁判规则。不仅如此,从法律适用的过程t观察,法律适用实际上是应然的法律规范与实然的案件事实不断接近,以致最后对接起来的创造性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