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46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84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2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坚持统筹处理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坚持着力解决在惩治犯罪与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则下,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对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强制措施、侦查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方面作了完善,是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发展。但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问题与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通过司法解释的出台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72.
以《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采总则——分则结构的各国民法典中,民法总则的内容大同小异。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吸收当代民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民法典总则的内容应包括:(1)一般规定;(2)权利主体;(3)权利客体;(4)法律事实;(5)权利保护。在民法典总则中,不宜设取得时效和民事责任的一般规定。  相似文献   
73.
吴喜梅 《河北法学》2012,30(11):52-57
现代化农业的建设离不开对农业科学持续大量的投入,加强农业投资立法,从法律层面明确各农业投资主体的权利义务,严格规范各投资主体的农业投资活动,为农业投资行为提供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投资立法应当以财政资金引导多元投入原则、保护各投资主体合法利益原则、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科学管理与有效监督原则为指导,在明确各农业投资主体法律地位的基础上构建以《农业法》为核心的农业投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4.
《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是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为与国民党法统保持一致而制定的唐级地方性法规。它以三民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同时又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国民党政权妄图通过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建立一党专制的政权。为争取自身的独立合法地位,中共提出符合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才是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的制定、公布、实施和废止的过程是中共对三民主义理论的认真研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共的三民主义理论不仅对根据地时期的法制建设意义深远,而且对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5.
王丽洁 《行政与法》2012,(7):108-111
反垄断法基本原则也是反垄断法的准则,是反垄断法的价值理念和立法宗旨的展开和延伸,对反垄断法具有的高度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正义具有弥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传统的法律道德主义者认为国家对道德事务享有判断权,并且在必要时为了保护社会可以动用法律限制公民的道德自由。然而该理论却无法回应"道德民粹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批评,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法律道德主义理论尽管精致,但仍然面临着"帕累托挑战"和"权衡难题"。有关法律道德主义的主要争议并不在于道德是否能够入法,而在于其入法的限度和具体方式。中国的立法、执法及司法的各阶段中均存在着不尽相同的法律道德主义形态,隐藏于其背后的"道德的法律强制"值得警惕,我们无法一劳永逸地确定出一条自由社会的道德底线,而注重各种价值之间的权衡却实属重要。  相似文献   
77.
雷磊 《法律科学》2014,(2):39-49
法律论证既需要运用权威理由,也需要运用实质理由来证立法律命题。法律渊源是最重要的权威理由,它通过说明法律命题之来源的方式来证明后者的初步有效性。制定法与先例构成了法律论证之权威性框架的主要部分,制定法属于规范权威,而先例属于事实权威,它们在司法裁判中一般只需被指明。同时,法律论证的正确性宣称决定了法律论证也必须运用有效的实质理由,即对法律命题内容的正确性进行证立。这种论证既可以是法律体系内的论证,也可以是超越体系的论证。法律论证旨在于平衡权威与正确性,其中权威论证具有初步的优先性但并非不可推翻,权威性的强度与相关正确性论证的负担成正比。以此来分析,我国的指导性案例介于规范权威与事实权威之间,它的效力是一种"准制度拘束力"。  相似文献   
78.
ABSTRACT

Between merit principles and social contacts, how they facilitate individuals to obtain a government job in the United States remains unsettled. Based on a survey administered via Amazon Mturk, this study finds that merit-based selection constitutes the most significant means to obtain public jobs, particularly so in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despite of sizeable respondents claiming other venues. The use of social contacts, including both strong and weak ties, shows little advantage on obtaining public employment but proves significant in private organizations. Controlling individuals’ previous job obtaining experience, the study contends that variations on job obtaining methods can be reasonably attributable to institutional distinctiveness that features different rules, procedures and regulations. Merit principles are kept alive in governments, though challenges persist, particularly so in federal government. The study ends up with a discuss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in HR practices.  相似文献   
79.
ABSTRACT

This article advances the case for ‘normative behaviourism’ – a new way of doing political philosophy that tries to turn facts about observable patterns of behaviour, as produced by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s, into grounds for specific political principles. This approach is applied to four distinct problems at the heart of the ideal/non-ideal theory and moralism/realism debates: (1) How to distinguish good from bad idealisations; (2) how to rank options of variable feasibility, cost, and danger; (3) how to distinguish legitimate acceptance of a given political system from acceptance based on coercion or false consciousness; and (4) how to translate abstract principles into concrete institutions. Objections against the general viability of normative behaviourism, and against the types of behaviour it tracks, are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80.
通过司法判决塑造公众法治观念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司法判决可以改善法治环境和人文条件,矫正传统清官文化与法治观念的错位与背离,可以使公众明晰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疏离与亲和,可以为公众行为提供合理的预期结果,这是司法判决塑造公众法治观念的四个内在机理。公众朦胧权利意识的觉醒、互联网时代下的司法红利、裁判文书的公开以及司法判决的科学性化倾向是司法判决塑造公众法治观念的四种外在驱动力。司法的良性发展,个案确认以及固化一般规则,发挥指导性案例的指导作用,导引网民以及媒体理性参与和践行案例法治文化实践是司法判决塑造公众法治观念的5种必经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