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5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Abstract

Based on sources for African Indigenous Ecology Control and Sustainable Community Livelihood in Southern African histor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political independence in the Southern African region has altered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region and the African continent as a whole. Black Africans are now looking to the past for inspiration to constitute the 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using their own indigenous knowledge systems (IKS) and resources. The indicatives of the African Renaissance also demand that we draw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trol by pre-colonial African communities of their ecosystems. Existing testimonies show prosperity among pre-colonial African communities in the region. The argument is that,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of Africans in the region, IKS should form a constitutive part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2.
吴琳  张敏  刘丹 《桂海论丛》2013,29(5):88-92
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现实任务,也是维护和保障公民文化基本权利实现的具体体现。这对政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政府在改进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文化民生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公平适度、需求导向、社会协作的三条原则。在公共文化民生建设过程中,要推进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储备优秀人才;推进制度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证;推进社会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发展载体。  相似文献   
23.
李明斌 《理论探讨》2020,(2):131-1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主要包括对发展道路已有成果的充分肯定,对目前发展道路延续性的清晰认知,对未来发展道路的充分信心。道路自信是不断推进民生建设的现实需要和思想保障,给民生建设提供和平的发展环境、不断补齐民生发展短板的艰巨任务,都需要坚定道路自信。从中国道路已有发展成果看,道路自信的根本依据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道路自信来源于对我国民生问题的科学把握,来源于深厚的群众基础,来源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发展成就。从中国道路发展延续性看,道路自信的实质内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此,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不同阶层的多层次的民生需求。从中国道路未来发展看,道路自信的价值追求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基本着眼点,把实现人民幸福安康作为根本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24.
城镇化究其实质是人文范畴即人的城镇化。一味寻求空间拓展的城镇化,不仅群众利益受到伤害,还带来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城镇自身发展也会日益显现疲惫态势。中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让城镇化回归人文并促进民生的持续改善,惟有如此才能圆好农民的城市梦,进而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25.
邓小平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奠基者。面对"文革"后中国民生普遍贫困的落后局面,邓小平紧紧围绕为什么要改善民生、如何改善民生以及改善民生的目标是什么等基本问题,把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本质、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生思想体系,指导着中国人民不仅彻底摆脱了贫困而且实现了总体小康。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学习研究邓小平的民生观,对于我们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李娜 《桂海论丛》2011,27(5):40-43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孙中山一生追求的目标。近十五年来,学术界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做了大量的研究和阐释,在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理论渊源、基本内涵、历史演变及其与当代民生建设的关系和其当代价值等方面都有不少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述评,有助于我们不断深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报复社会型犯罪"是指一种无指向性的犯罪行为,是面向公共群体的暴力恐怖报复。这类案件的行为指向不特定对象,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报复社会型犯罪的特征、原因等若干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在"文革"的极左氛围下,周恩来对民生积极探索,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生思想。他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作为民生之本;他注重交通,将交通建设作为民生之脉;他注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将群众生命健康作为民生之魂;他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是那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环境保护的首倡者。周恩来民生思想具有如下的特点:既强调"抓革命"又突出"促生产",从政治高度认识民生重要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9.
汶川抗震救灾中社会动员形成了党政军系统的命令式动员和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式动员两种有效的运作方式。巨灾救助中社会动员推进了社会凝聚。在灾后民生重建中仍要以社会动员为动力,重组人们的心灵秩序,提高社区的救助和保障功能,提高民族精神振兴的能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30.
民生问题,本质上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众需求的逐渐提升,在吃饭、穿衣等温饱层面的民生问题解决之后,诸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等发展层面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怎样破解这些新的民生难题,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对党和政府在新世纪新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