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5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公安机关的重大责任和最大政治。公安机关如何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真正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认为:要深刻认识理解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要立足公安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维稳、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的职能作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2.
直观形象、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易于激起基层职工受教兴趣,便于理解教育内容,并可保证教育计划的落实和发挥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还有助于工会宣教干部掌握教育艺术,因此,理应在企业基层单位的职工思想教育中进行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3.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伴随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而变化发展的政府,是一个能够使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切实改善的政府.因此,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只有始终把政府建设本身与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强化政府责任,建立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才能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4.
不断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发展的一条红线。苏区时期的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面临局部执政,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艰苦的条件下苏区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也积累了一系列经验,包括:民生是立党治国之本、发展经济是民生之根、社会建设是民生之路、共享和公平是民生之向。这些宝贵经验给我们在新形势下解决民生问题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5.
叶姗 《政法论丛》2012,(4):3-12
民生性事权是指政府从事民生性事务的职权和职责,而民生性事权的分配则是指民生性事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同一级政府的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划分和配置。通过考察民生性事权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配失衡的实际情况,可以确立其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的原则,进而进行规范上的构造。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应当尽可能由较高层级的政府承担,或者有能够与之匹配的地方财力支应,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则可以由较低层级的政府承担。  相似文献   
56.
当前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在全社会建构起新型的现代性。十六大以后,我国形成了现代性建构的新模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价值追求,民主法治作为制度保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基本策略来构建新型的现代性,以求解决现代性危机。  相似文献   
57.
公共物品理论近年来在学界相当流行,但该理论本身在西方少有共识,歧见颇多,有必要重新反思。由该理论推导的民生政策追求民生服务的无差别化——民生服务无差别供给(普惠制)和民生成本无差别分担,而需求溢出理论的民生政策思路则追求民生服务的差别化——民生服务按需供给、民生成本差别分担,主张政府应采用补强弱者跟上市场的方式来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58.
李萍 《行政与法》2012,(7):69-71
文化民生即人民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文化记忆、文化消费、文化发展三个层次的内容。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促进、社会关系的规范调控、社会发展生态的改善以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上。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制约文化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文化民生中的政府责任以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9.
当前,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一大政治难题,对其进行有效防范和治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切实改善民生是有效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根本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有效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必须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积极更新政府理念,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60.
政法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