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52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1篇
法律   155篇
中国共产党   109篇
中国政治   188篇
政治理论   109篇
综合类   29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学者,他的目录学研究工作不自觉地符合马克思主义所阐发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在其目录学思想中表现出唯物的哲学观、科学的认识论和求实、进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共产党人在克服公式化历史观影响中,总结历史的和现代的认识成果,创造性地提出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独立自主的社会历史哲学思想,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993.
十七大报告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载入党章,形成了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及二者共同构成一面旗帜的有机整体,并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与时俱进的实践内涵。表现为,从“建设”到“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历史昭示未来,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94.
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领域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理论 ,是国际关系两大传统理论之一。其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 2 4 0 0多年之前 ,二战以后到 2 0世纪 6 0年代以前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全盛期 ,被许多国家推崇为分析世界局势 ,制订外交政策的实践指导。 6 0年代以后 ,随着世界各国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现实主义学派的学者试图从新的视角 ,新的方法来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的各种问题及内在联系 ,于是产生了与传统现实主义既相联又相区别的结构现实主义。本文将对新旧两种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背景 ,内容特点 ,研究方法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95.
崔建周 《桂海论丛》2009,25(6):50-54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当前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党员民主权利保障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健全,党员权利意识普遍增强,党员权利保障状况整体良好,但仍存在党员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的现象。要进一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在制度建构、途径创新、观念转变等方面着力完善。  相似文献   
996.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和德国实践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医疗改革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我国医改也必须重新对政府与市场在医疗保障改革中进行合理定位、明确边界,建立国家主导、市场参与的“混合型”医疗保障模式,市场化或者国家统管的医疗改革方案都是违北理论规律和历史实践的。  相似文献   
997.
刘舸  张美芬 《学理论》2009,(17):27-30
本文从政党政治的一般概念出发,分析了台湾政党政治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文章认为,自台湾政党轮替以来,岛内多党纷争的局面正在随着政党之间的重新整合而结束,一个以蓝绿两大政党联盟为特征的“两党制”政党政治已经开始。但与此同时,台湾政党政治中的非理性因素依然严重,族群矛盾、“台独”意识形态、肢体冲突等现象依然存在,构成台湾政党政治未来良性发展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998.
李云峰 《桂海论丛》2006,22(1):40-42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社会生产是全面的,是一个多重矛盾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建立在全面生产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理论,它要求社会应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为最高目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生产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眭鸿明 《河北法学》2005,23(11):87-95
民国初年国家的立法机关能自觉认同民商事习惯的法律价值,审判机关则时常援用民商事习惯进行司法活动;北洋政府司法部曾根据审判官员的呈请,组织多方面力量对民商事习惯进行过广泛的调查;民初还形成了关注民情风俗的社会风尚。民国初年遵从民商事习惯的史实,实则是我国法制现代化初期“关注社会生活”的理性表达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法律制裁的历史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子滨 《法学研究》2005,27(6):68-77
探寻法律制裁的起源并勾勒其演进脉络,不仅可以透视法律制裁的发生机理,而且可以把握法律制裁的发展规律。法律制裁在历史长河中,不仅有线性的流逝,而且有循环的转化;不仅有各种法律制裁方式产生与灭亡的烙印,而且有同种法律制裁方式由轻至重又由重转轻的轨迹。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法律制裁方式由严酷走向轻缓:从摧残生命的酷刑最终转向以补偿和定纷止争为内容的纠纷解决,从而使法律制裁回归历史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