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34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6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18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3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现行国家赔偿法对违法使用警械、武器职权行为的刑事追偿条件失之于宽,缺乏主观过错要件。国家赔偿法中的违法与通常所称的违法不同,并不包含有主观过错条件。而追偿是对主观过错的惩戒,对无过错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公安民警进行刑事追偿,则违背了立法的初衷,也与行政追偿的主观过错要件相矛盾,显然是一种立法疏漏。国家赔偿法应增设主观过错要件,将此情形排除在刑事追偿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24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误区与规则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忽视了诉讼结构加工信息的特有功能 ,证据具有的自在性、必然发现性以及公用性使得非法方法不能作为断送证据“前途”的合理理由 ,考虑到公民无权把隐私权和沉默权作为隐藏犯罪证据的手段 ,建议引入非法与合法事后证明规则以及收集证据人员的取证风险选择权  相似文献   
24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犯罪构成特征是: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现实案件中多表现为"单位+自然人"的形式;犯罪主观方面只能为故意,且大部分为间接故意;犯罪客体为复杂客体,其现实客体是我国的金融管理秩序,可能客体则是投资人的财产权利,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客观方面,统而言之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现实中更多的是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打击防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要重点加强经济主体的市场监管和信息透明度建设,改进公安工作思路,从就案破案的被动型向无案防案的主动型工作模式转变,加大该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24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政府等公共部门的管理职能与工作内容 越来越多。由于政府对公务员采取编制管理,公务员岗位成为稀缺资源,用人单位的用人数量不具有灵活性, 但面临的工作量愈来愈大,于是,政府的执法部门开始向社会招收“临时工”以协助执法人员执法。近年来, 出现了协助执法人员“随意执法”、“强行执法”、“恶性执法”等诸多问题,被社会所诟病。因此,解决协 助执法人员的协助执法问题将有助于政府的包容性发展和激发其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4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我国的民事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4月 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判断标准得以正式确立。但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不够明确 ,内容也不全面 ,需要作进一步完善 :明确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对象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机制 ;明确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 ,即“必然发现的例外”和“善意的例外”。  相似文献   
246.
钱建华 《河北法学》2006,24(1):98-101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冲突有合法与非法之分.合法冲突是法律允许存在的冲突,只需按照冲突的一般解决规则选择适用法律即可.非法冲突即法律不允许并存的冲突,只能是承认一方有效,另一方无效.非法冲突表现多样,危害法律权威和行政、司法公正,其产生有立法观念、立法体制、立法技术等法律方面原因,为提高诉讼效率,尽量减少法律冲突带来的危害,我国需要确立一些可操作的选择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247.
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在执行时 ,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应该通过严格强制执行公证文书的范围、提高公证质量、提高执行人员素质等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48.
In addition to having blast mitigation properties, aqueous foam concentrate AFC-380 blast suppression foam is designed to capture aerosolized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radioactive particles during render-safe procedures of explosive devices. Exposure to aqueous environments and surfactants may negatively affect forensic evidence found at the scene, but the effects of AFC-380 foam and aqueous gel on the preservation and subsequent analysis of forensic evidence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investigated. Sebaceous finger and palm prints and DNA samples on paper, cardboard, tape, and various metal and plastic items, along with hairs, carpet and yarn fibers, and inks and documents, were exposed to AFC-380 foam. Similar mock evidence was also exposed to a superabsorbent gel of the type found in aqueous gel blocks used for shrapnel containment. Exposure to foam or aqueous gel was associated with a dilution effect for recovered DNA samples, but quality of the samples was not substantially affected. In contrast, exposure to AFC-380 foam or gel was detrimental to development of latent finger and palm prints on any substrate. Neither the hair nor the fiber samples were affected by exposure to either the foam or gel. Indented writing on the document samples was detrimentally affected by foam or gel exposure, but not inks and toners.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most types of forensic evidence recovered after being exposed to aqueous gel or blast suppression foam can be reliably analyzed, but latent finger and palm prints may be adversely affected.  相似文献   
249.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配套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确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必然。但只仅仅确立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还不够,还需要在立足于国情、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250.
不法动机往往使法律行为具有某种社会不妥当性,对不法动机规制的德国模式更适合我国立法现状.对不法动机的判断,可以从不法动机的不同表现形式来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我国对不法动机规制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