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0篇
  免费   76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276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268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8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透支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并确定了"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限制条件。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理解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两次催收的认定、三个月的宽限期计算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试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2.
Lawful Interception (LI) of data communications is an essential tool for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LE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criminal activities carried out or coordinated by means of Internet. However, the ability to secretly monitor the activities of citizens also has a great impact on civil rights. Therefore, democratic societies must prevent abuse and ensure that LI is only employed in specific cases with justifiable grounds or a probable cause. Nowadays, in many countries each interception must be authorized by a wiretap warrant, usually issued by a judge. However, this wiretap warrant is merely an administrative document that should be checked by the network or service operator before enabling the monitoring of its customers, whose communications are later handed over to a LEA in plaintex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dea of employing a Digital Wiretap Warrant (DWW), which further protects the civil liberties, security and privacy of LI by ensuring that monitoring devices can only be enabled with a valid DWW, and by encrypting the captured data so only the authorized LEA is able to decrypt those communications. Moreover, in the proposed DWW framework all digital evidence is securely time-stamped and signed, thus guaranteeing that it has not been tampered with, and that a proper chain of custody has been met.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proposes how to apply the DWW concept to the lawful interception framework defined by the ETSI LI Technical Committee, and evaluates how the additional security mechanisms could impact the performance and storage costs of a LI platform.  相似文献   
63.
张建伟 《法学研究》2012,(6):164-177
新刑事诉讼法和此前“两高三部”发布的有关刑事证据的规定,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这一进步却因模糊了对威胁、引诱和欺骗取得口供的排除态度而显得 不彻底。自白任意性被忽视,主要归因于过分倚重口供的司法惯性,作为自白任意性法理基础的正当程序观念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对秩序的偏重则是更为深层的原因。自白的证据能力若不以自白的任意性为条件,冤错案件的病灶就不能祛除,司法实践就不可能取得实质的进步。认同自白任意性规则的法律价值,不仅能为发现案件真实提供保障,更是保障刑事司法最终摆脱纠问式特征之所必需。  相似文献   
64.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检察机关的非法证据排除义务,并对检察环节开展证据合法性审查的具体程序和相应职责予以了明确规定。从司法实践来看,侦查活动的密闭性、审查模式的单一性、立法的不完善以及在审查过程中自由裁量缺乏必要的规制等问题制约了证据合法性审查的实效。为此,有必要从审查程序、配套制度以及认证规则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5.
季美君 《法学研究》2013,(2):151-17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专家证据在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英美法系国家,专家证据制度在专家证人资格规定上的广泛性和选任上的自由性,使其在适用上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其详细而完备的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更是司法经验的积累与法官智慧的结晶。英美法系国家的专家证据制度和大陆法系的鉴定制度,在近些年的改革中呈现出共同的趋向,如启动程序的多样化、过错责任的严格化和庭审对抗的强化,这为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准确适用新刑诉法中有关专家辅助人的规定以及充分发挥专家证据的作用开启了新的思路。面对我国司法鉴定中依然相当混乱的鉴定主体问题,构建鉴定人、专家顾问和专家辅助人三位一体的司法鉴定主体格局,或许是一条比较合理可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66.
玻璃碎片及形态是案发现场常见的物证形式,开展对玻璃的物证分析研究,能够确定玻璃的来源与种类,推断玻璃破碎原因等,为案件的取证、重建和侦破提供线索和证据。简要介绍了常见玻璃的种类,分析了玻璃破碎的根本原因,总结了低速冲击和高速冲击下玻璃破碎的形态特征,还从玻璃碎片收集和检验两个方面探讨了玻璃实体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7.
付翠 《政法学刊》2012,(4):72-78
测谎技术作为一项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揭露谎言的重要刑事技术在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外理论界对测谎技术的应用和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却莫衷一是,争议颇多。因此文章在分析测谎结论证据资格以及目前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对测谎结论作为证据使用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诠释,以期进一步明晰测谎结论在证据网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8.
视频侦查技术工作的现状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侦查技术是继刑侦、技侦、网侦之后的第四大侦查技术,给公安工作带来了新的破案技术支撑和增长点.视频侦查技术是强化社会治安控制的有效手段,对提高侦查机关打击犯罪的效能具有重大意义.尽快将这一新兴的侦查技术广泛应用到公安实战,发挥其巨大作用,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9.
加拿大刑事司法相关制度颇具特色,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逐步完善未成年犯罪人权利的特殊保护制度;完善警检协作关系;合理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70.
胡学军 《法律科学》2011,(3):98-106
我国通说对《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关于医疗侵权诉讼案件举证责任的规定存在重大误解。医疗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只能由患方承担,对此类案件证明的困境应参照西方国家通过使证明责任负担与提供证据责任负担分离的机制及特定要件事实的证明责任与特定证明标准相挂钩的机制来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