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20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08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网络环境下,如何在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平衡,以适应通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合理使用制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缓和作用。文章提出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并对其合理使用的范围做了界定。  相似文献   
32.
权利冲突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权利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利益冲突。但法律的局限性使得法律规则系统出现种种漏洞,使得利益冲突并未能完全消除反而转化为权利冲突。在法律意义上,一般通过立法途径消除或减少权利冲突,通过司法裁判途径最终解决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33.
法官审理案件,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良知为圭臬。法官良知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八心”,即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之心,求真求实、勿冤良善之心,坚守正义、善解法意之心,惩恶扬善、保国安民之心,案结事了、息讼促和之心,真诚恻怛、哀矜裁判之心,勤奋敬业、救人水火之心,清廉如水、一尘不染之心。法官良知的养成,须遵循推己及人的判断善恶之法,养守戒慎的良知形成之法,反躬自省的矫正固化之法,形成文化的扩展推广之法。  相似文献   
34.
论传统中国的“性情司法”及其实际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本形式看,传统中国法律的篇章结构、条文体系具有超强的稳定性,有的可以因袭数千年,但法律文本规制与司法实践效应之间存在极大反差,文本的预期价值往往难以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司法主体的性情取向对司法实际效应的影响明显。通过类型化分析,传统中国以皇帝及官员为主的司法主体的性情取向可以归纳为:躬亲狱讼型、宽大仁恕型、秉公行法型、才情饱满型、揆情酌理型、残忍冷酷型、慵懒昏朽型等几大类,它们直接影响到司法的公正性、效率性及社会性效应。研究传统中国法律的价值与功能,既要注意法律文本,更要注意其运作状况及实际效应,考察和分析司法主体的性情司法及其实际效应,不失为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35.
万毅  林喜芬 《法律科学》2008,(1):144-152
判决中的不同意见公开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而为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所反对,这是由于两者在制度类型上的差异所致。但是,随着司法制度的现代转型,大陆法系国家也开始采行不同意见公开制度。我国现行司法制度与大陆法系国家存在着历史的亲缘性和家族相似性,这成为阻碍不同意见公开的最大制度屏障。我国是否适时引进该制度,关键在于司法制度的现代转型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6.
指导性案例产生的根据、程序及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再辉 《政法学刊》2008,25(3):41-44
指导性案例的形成,以实践理性为哲学基础,以人类行为的可重复性和相似性为社会基础,以高质量的裁判文书为文本基础,还需经特定机关依相关程序确认。关注如何形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妨碍指导性案例生成的制度障碍与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37.
关于确立我国民事诉讼中间判决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阿桑 《现代法学》2004,26(3):62-67
本文通过比较国外尤其是大陆法系主要国家中间判决制度的内容和特点,用法律经济分析的方法分析这种制度的利弊,探讨了确立我国中间判决制度的可行性、意义以及制度设计上的意见。  相似文献   
38.
对于轻微的犯罪行为采用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来说明,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得到证明的,但是 判断标准应该如何来界定却是个难题。本文认为,判断行为是否具有可罚的违法性的标准应包括构成要件 阻却和违法性阻却两个方面。构成要件阻却包括质的相对性和量的轻微性,违法性阻却包括目的的正当性、 手段的相当性、法益的衡量、危害的轻微性、行为的必要性与紧急性。  相似文献   
39.
我国《侵权责任法》不应满足于只是列举医生告知义务的范围。以患者为导向、面向“实质性”信息的一般性信息告知标准应成为我国立法的发展方向。应避免概括地让医疗专家鉴定“医生是否违反告知义务”、“医疗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医疗过错和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化解为法官对一系列具体因素的综合考察。“医学判断”与“一般人知识”的区分有助于厘清哪些具体事项有赖于医疗鉴定,哪些具体事项应归入一般人(包括法官)的知识范围而不需要请医疗专家鉴定。医疗损害鉴定的对象仅限于常人知识不能及的医学专业问题。  相似文献   
40.
近十几年来 ,无论是在实务界还是在理论界 ,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以及对程序独立价值的重新思考和定位。所有这些使我国过去审判和实务中“重实体、轻程序”的顽疾得到了革除 ,提升了当事人对民事程序进行的主导权和决定权。但是对于作为终结程序运行的民事判决及其存在的问题却鲜有人论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