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20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08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早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民事裁判文书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事判决书要做到无懈可击 ,就必须充分说理。说理的关键是证据。在民事判决书中只有充分反映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对证据的举证 ,质证和认证过程 ,才能防止暗箱操作 ,增强审判的透明度 ,真正实现司法公正 ,达到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社会责任语境下对公司捐赠的法律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江华  张春红 《行政与法》2006,2(1):122-124
让公司承担一定程度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了公司立法的一大趋势,但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公司的营利性目的无疑是矛盾的。公司捐赠是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公司捐赠中如何平衡公司社会责任与营利性目的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中一直是个难题。通过法律和公司章程对公司捐赠效力进行必要约束并进一步明确公司捐赠中董事所应承担的责任应该说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3.
在赋予法官独立的权力之同时 ,必须有相应的制约平衡机制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完善基本审判制度和建立法官错案追究制度 ,实现内部制约 ;二是建立政党监督 ,完善包括人大监督、新闻监督以及公众监督在内的外部制约。  相似文献   
44.
非法证据的取舍问题无论是在诉讼法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务中都是争论的焦点。在借鉴国外有关非法证据制度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我国解决这一争议的关键应以“价值权衡”理论为依据,并结合对非法证据的理性思考,来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45.
美国公司法上的商业判断规则是一个司法程序上对董事行为的评价标准,它与董事的受信义务密不可分。在司法中,它的运用往往与当事人的举证是密切相联的。如果董事能够证明其做出的决策是在充分了解相关的情况下,经过了合理的调查,并且是善意的,同时诚实地相信他的行为是为公司的最大利益,那么商业判断规则的运用就被加重视,法院也不会对董事的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审查,董事也不用对经营行为承担个人责任。  相似文献   
46.
金融市场的基础是信用 ,没有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 ,不可能建立完善的金融链条。评价信用应使用一种综合评价标准 ,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具体的行为或财产清偿能力 ,必须综合考虑财产、客观行为、主观诚信以及法律条件等各种因素。我国目前金融信用状况比较糟糕 ,必须加强金融信用制度建设。金融信用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核心制度主要包括征信制度、信用评级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对金融信用的规制还需要外部调控、约束和管理制度 ,通常是政府和自律组织为了防止失信行为泛滥、信用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而进行的调控、监督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7.
判决的合理化说明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一个在实践中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即判决的合理化说明有的时候会掩盖法官在自由裁量时的真实影响因素。本文探讨了判决的合理化说明与法官的自由裁量的关系,以及法官在自由裁量时可能涉及到的思考因素,指出在判决的合理化说明中,法官需要合理地组织对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中的以上影响因素,但同时也会掩盖某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判决的合理化说明并不一定会起到我们所期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雇主责任为各国民法普遍承认,但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规定还不够完善。雇主责任应包括过错与无过错责任,雇主责任的承担应以雇员的职务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为前提,要以直接侵权行为人与责任承担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要求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是雇员从事雇佣活动的行为或者说是雇员的职务行为,这种职务行为有判断的标准,根据判断来制定雇主的职责。  相似文献   
49.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change and social justice. Specifically, we focus on subordinates’ reactions to new and old supervisors, and we argue that in evaluating these different types of supervisors, subordinates may rely on prior fair or unfair experiences as temporal frames of reference. We further propose that a result of these frames of reference may be that previous fairness experiences have a bigger impact on subordinates’ reactions to subsequent neutral communications when an old rather than when a new supervisor is the source of that communication. Findings of two empirical studies indeed show that subordinates who had had fair experiences with a particular supervisor reacted more positively toward subsequent neutral messages when the communication was coming from the old supervisor rather than from the new supervisor. Subordinates who had had unfair experiences, however, reacted more negatively toward the communication when the source was the old rather than the new supervisor. Some evidence was also found for contrast effects such that people who react to a new supervisor may react more positively with the neutral demand from this authority figure when they have earlier experienced unfair as opposed to fair treatment by a different supervisory agent. These findings were obtained on subordinates’ satisfaction with the supervisors’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acceptance of the supervisor. Finally,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change and social justice.  相似文献   
50.
当下,在刑法学诸多思考方法中,类型思考方法日益被学者重视。类型具有价值导向性,类型思考不单是一种简单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复杂的价值认知过程。将类型思维引入构成要件论领域,无疑会深化学界对构成要件的理解。首先,构成要件的价值性特征得到普遍承认;其次,实行行为透过类型思维统一了作为与不作为;最后,实行行为局限在具有类型性危险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