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3篇
  免费   48篇
各国政治   262篇
工人农民   445篇
世界政治   18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4篇
法律   2374篇
中国共产党   229篇
中国政治   616篇
政治理论   529篇
综合类   2012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730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农民进城务工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实践当中,我们要完善相关的劳动立法,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及时解决劳动争议案件,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82.
高海 《现代法学》2020,(3):112-125
在落实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中,既有资格权和使用权内涵与性质的疑惑,又有资格权与使用权分置事实、房屋使用权性质之困惑。宅基地\"三权分置\"实施路径的法律表达,如果解读为\"所有权+资格权(依宅基地分配请求权取得之宅基地使用权)+次级权利用益物权\",可能违背\"一物一权原则\"和\"房地一体原则\"。如果解读为\"所有权+资格权(主要是最先受让权和优先受让权)+不动产用益物权\",不仅可以避免第一种解读的不足,还可以使成员权性质的资格权包括最先受让权,亦可替代实现第一种解读中保留宅基地使用权和收回权的居住保障功能并产生更大制度优势。第二种解读对住房财产权跨集体转让模式和宅基地上共建共享模式均普遍适用。因此,宜以第二种解读为路径,促进地方实践和法典中宅基地\"三权分置\"法律表达的规则完善。  相似文献   
983.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成本补偿政策后,高校内部管理行为开始进入司法审查的视野。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完善高校管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学生的权利应包括:公法上的权利和私法上的权利。  相似文献   
984.
家庭的民事主体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清同 《现代法学》2004,26(6):145-153
家庭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履行其社会职能,家庭在客观上具有作为民事主体的必要性,事实上也已经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实施者。家庭具有独立的意志和财产,在法理上具备作为民事主体的一般条件,现行的国内外法律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家庭的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85.
迁徙自由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辉 《河北法学》2004,22(8):84-86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有着自然的属性,有必要在法理学层面就其权利性质加以考量,从正义、秩序和规则等涉及法的价值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从法治与迁徙自由的关系方面加以探讨,发现:迁徙自由实乃法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86.
我国未来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注意对人格权独立成编及其在民法典中的位置设置,以及是否设立债权总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987.
李哲 《思想战线》2006,32(4):117-120
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发挥产权制度的调节、激励和约束功能,并适时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是突破体制性弊端、解决国有企业低效益的关键;但发挥产权制度功能,仍面临诸多难题,需要在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88.
989.
民事环境权是体现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新型民事权利。本文拟从界定民事环境权的性质出发,解析该权利的伦理内涵,进而提出民事环境权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990.
公安文明执法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和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适应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公安执法应溶入现代法治理念,具有现代法治的品质和精神,彻底从过去阶级斗争的观念、运动式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而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必须对公安执法注入形成现代法治的理论基础———人权意识,洗涤传统的执法观念,根除错误的执法指导思想,这虽不是实现公安文明执法的全部,但却是公安执法创新的一个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