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对于用人单位拒绝工资集体协商的行为,意图通过规范性法律文件予以约束和惩罚,实际价值不大,也有违于法律基本原理和原则。工会应当从完善自身权利入手,不断提升维权能力;国家应当依法确认工会和劳动者罢工的权利,拓宽强化工会及劳动者的维权途径和手段,发挥工资集体协商的应有价值,促进集体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2.
劳务派遣下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普通员工同工不同酬是我国现实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从同工同酬的界定开始,以劳务派遣的法律关系为基础,分析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及成因并提出一些针对之策,才能对完善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3.
劳动价值论是劳动者的经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人本质的核心要素,在人的存在中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劳动者是经济和社会的主体,不是“生产要素”或“资源”。现代劳动形式比马克思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劳动价值论也要相应地发展。我们要概括现代劳动者的经济意识,从揭示现代商品经济矛盾中,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4.
劳动权保障与制度重构——以“农民工”为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雄 《现代法学》2006,28(5):111-118
劳动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改革和发展背景下,重新定位并依法确立“农民工”劳动权主体地位既是切实保障他们利益的前提条件,也是他们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依据。应当依法确立“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劳动权的实现主要有赖于政府法治,具体路径选择应当是从立法、执法与司法层面重构劳动权保障法律制度,以规制“失范”的“农民工”劳动权保障制度,依法切实保障“农民工”各项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25.
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根源在于没有以人为本,国家、企业、社保部门以及农民工本人在思想认识、行为实践等方面存在问题.工会应从宣传教育、源头参与、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坚持开展职工互助保险和送温暖工程等方面实现自身促进农民工加入社保体系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6.
从分行业女性就业人员比重图和女性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图,可以分析出女性职业结构趋势.造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因素有3个方面: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影响和国情条件.促进女性就业可以从发展经济、行业选择和加大职业培训立法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7.
劳动法律侧重保护劳动者利益是世界劳动法律坚持的铁则,我国劳动合同法应当坚持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原则。从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看,劳动立法应当向劳动者倾斜,对劳动合同法的偏见应当纠正。应该认识到,劳动合同法既不是对劳动者的单保护法,没有给劳动者提供"铁饭碗",也没有增加用人单位的经营成本。同时,低端加工制造业向外转移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8.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但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贸易与环境两者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与环保的协调发展存在一些困难,为此应该从四个方面协调两者的发展: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开拓和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产品;积极研究国外环保信息动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达到我国对外贸易继续繁荣、生态环境改善和企业劳动者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29.
章辉  沈赏 《行政与法》2010,(11):64-67
民营职业中介机构(以下简称"民营中介")和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服务主体。从历史上看,对于职业介绍服务的提供,大致经历了从国家垄断,到放松管制,再到彻底解除管制三个阶段。民营中介是劳动力市场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对于实现充分就业、补充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不足和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的模式是,政府社会保障职能不健全的同时,强制企业保障就业稳定,这一模式是不成功的.<劳动合同法>直接规范、调整劳动关系不同群体的权利利益,触动了最敏感的关系,它的实施本身就直接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劳动关系状况、不同群体对比关系,是比较难实施的法律,而现在,<劳动合同法>部分条款出现的不严谨、歧义等各种问题,又为实施<劳动合同法>带来更多不应该有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