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8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71篇 |
工人农民 | 104篇 |
世界政治 | 38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5篇 |
法律 | 308篇 |
中国共产党 | 38篇 |
中国政治 | 169篇 |
政治理论 | 68篇 |
综合类 | 2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制度构建——基于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之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一项独立征收客体,获得征收补偿提供正当性理论基础,然而现行的农地征收补偿制度构造的理念是建立在债权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上,忽视对失地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单独进行相应的补偿,这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并受其强烈冲击引发了现行农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憾,亟须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进行制度化构建. 相似文献
352.
王姝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3):61-63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在决策过程中,规划价值主体、决策主体与实施主体间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要实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权力制衡,扩大和完善公民参与;通过制度加强规划决策过程中决策格局的协调与均衡;加强对政府部门和规划机构的监督,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353.
李卫华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21(1)
在我国,能够大幅度影响房屋价格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政策行为。由于地方政府“成本推进”和中央政策“需求拉上”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近几年房屋价格大幅度上升。政府有责任将房屋价格降至合理水平,这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决心和能力。关键的措施是规范地方政府的牟利行为,并通过提高银行的存款利率、抑制通货膨胀以及规范上市公司的分配行为,使居民的储蓄和投资资金不被蚕食。 相似文献
354.
我国宪法规定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而税法规定房产税的缴纳主体为产权所有人。实践中对个人征收住宅房产税时,应考虑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价值予以扣除。考察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经验,我国房产税试点中有两种征税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将住宅的土地使用税合并至房地产税中一并征收;二是在房地产税的计税依据中扣减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值,同时对个人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征收土地使用税。 相似文献
355.
“入股”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只有入股合作社或公司才有讨论流转法律性质之意义。债权流转说所提出的避免农民失去农地、促进农民收入最大化、现行立法支持等理由均难以成立。物权流转说更能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塑造成真正独立的用益物权。确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之物权利用形式,实现更加灵活和充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才能适应农业国际化、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之要求。 相似文献
356.
胡戎恩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4):73-77
集体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和补偿标准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强化了征地对程序正义性的依赖性。集体土地征收应当顺应参与式行政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强调程序参与和程序平等原则,保障被征地人提前、全面和深度介入土地征收,强化其征收话语权,保障其土地财产权。从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认定公共利益、设计补偿安置方案、分配土地补偿款项、争议解决程序和司法救济机制等各个环节,都应当拓宽被征地人畅通、平等的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357.
问题的存在与发展的前景往往是同时存在的。针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客观要件,我们应修改现有之刑法规范,努力使其体现本罪行为方式的本质特征,实现定罪标准的确定、统一。具体而言,应维持农用地作为本罪唯一的犯罪对象,将本罪的行为方式设计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改变耕地、林地等农用地用途,或对其进行破坏或破坏性使用”,而且仅保留“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这唯一的定罪标准。 相似文献
358.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是国家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重要举措,从法治角度考察其实效情况,可分析行为有效部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行为有效性的分析共选取了三个方面: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利意识情况、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使情况、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现情况。在此基础上得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行为有效性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59.
许志晖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6):72-7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我国后期征地改革方向,即逐步缩小征地范围,以渐进的方式确立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利益地位。本文在回顾我国征地制度发展历程,分析《决定》对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影响的基础上,从基层工作实践出发,初步探讨了此项制度改革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60.
赵晓荣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6):155-158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近年来,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呈多发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因素之一。《仲裁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是,由于《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都比较原则,各地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工作中存在机构设置不统一、工作程序不规范、裁决执行不及时等问题,以至于造成许多土地承包纠纷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解决。面对日益复杂的土地纠纷,我国目前仍没有制定出一部有关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仲裁的单项法律,使大量的农业承包纠纷不得不采取诉讼程序,增加了纠纷的解决难度。因此,为了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合法权益,以低成本、高效率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建立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解决机制,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