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篇
  免费   61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27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84篇
法律   170篇
中国共产党   94篇
中国政治   241篇
政治理论   91篇
综合类   3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面对企业走出去的两种不同战略,我国政府不应鼓励更多的企业到国外建工厂,特别是到发达国家建工厂,而应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使中国成为全世界投资环境最好的国家。通过综合环境的改善,使中国的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在全球更具竞争力,使更多的产品在中国生产,然后销往世界各地。因此,我们在企业走出去上更应该向格兰仕、福耀和中国小商品城这样的企业学习。  相似文献   
152.
工伤保险制度的功能不仅在于赔偿,更重要的是预防职业伤害的发生。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自从1988年重建以来,在职业伤害救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职业伤害发生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说明工伤保险制度中的预防机制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动。应从工伤保险缴费费率、政府监督、追偿权等方面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制度的预防功能。  相似文献   
153.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及产业的转换升级,企业资本逐利本性和自身机制灵活性的现实,民营企业跨区域迁移活动日益活跃,东部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迁移。另一方面,产业的本地关联性和对原有产业配套的依赖程度也对企业的区位再选择产生影响。贸易成本的变化影响产业空间聚集,促进国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聚集。因而,提高本地开放程度、缩小地区间外贸成本差距、完善产业配套、降低区际贸易成本是中西部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4.
刘慧玲 《桂海论丛》2010,26(5):74-77
产业布局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业布局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嬗变过程。这种嬗变反映了我国对产业发展内在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入和我国人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全面认识我国产业布局的嬗变及其现实效应,将为我国产业布局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55.
目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及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从而使劳动关系的确立、变更、终止变得十分随意,劳动关系中利益摩擦增多,劳动争议案件上升。对此,只有通过完善劳动关系法律体系、健全处理劳动争议的司法调解和仲裁工作体系,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等方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6.
本文以北京某医院住院部的工伤截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社会制度尤其是工伤保险政策对工伤截瘫患者的影响。试图通过此研究引起社会各界对工伤患者的社会回归问题的关注,促成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7.
杨德才 《中国发展》2009,9(1):84-89
该文对长三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恶性竞争与结构同化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8.
钟祥财 《中国发展》2009,9(1):38-39,48
该文指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调整,这一调整能否顺利完成,与政府作用的发挥密切相关,作者就此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9.
国有企业渐进式改革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国有企业,并不存在一个永久不变的或者最终要实现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最优的”比重。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绝不是普遍地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的企业组织形式。我国国有企业根本性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将国有企业定位于少数特殊企业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承担一般企业难以承担的职能,发挥其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特殊问题的作用,而将绝大多数一般性社会生产活动交由各种类型的非国有企业去承担。  相似文献   
160.
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具有成为市场主体的基础和条件。国有经济作为市场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效率高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矛盾,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真正确立和保障国有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