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44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486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25篇
政治理论   73篇
综合类   3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使用盗窃行为是近年来各国刑法所关注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中对使用盗窃行为的定性和处理存在较大的争议。文章通过分析使用盗窃的内涵、定性及处理方式,提出了进行立法完善的规制方案。  相似文献   
62.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除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手段或者方法外,采取了概括性的描述"其他危险方法",因此该罪犯罪构成的规定为开放的犯罪构成。在认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这种犯罪时,必须严格把握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定要件。既不能盲目扩大解释,也不能任意缩小其范围,混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导致定罪不准,量刑不当。  相似文献   
63.
在司法实践中,审判机关对挪用公款案件的认定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应根据刑法的立法本意,运用法理学对其做出科学的界定。从刑法的任务,刑法的基本原则,挪出人和使用人的关系,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关系等角度看,挪用公款罪中的“归个人使用”应理解为:“个人”是指挪出人.“使用”包括本人直接使用和间接使用,本人间接使用又包括给其它个人和单位具体使用。“使用”应从广义上去理解,它包括占有公款打算使用但还没有使用、使用预备、已经实际使用.且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个人占有公款。  相似文献   
64.
立法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进行充分博弈,其结果是形成某种利益均衡状态。立法及其所维护的利益均衡状态应当符合公正的要求,即体现立法公正。然而,利益均衡仅是实现立法公正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它在某些情况下与实现立法公正相冲突。为此,应该通过充分赋予并保障各利益主体政治自由、缩小他们之间的实力差距等措施来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65.
和谐社会与公众利益表达制度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利益和谐。利益和谐是指多元化利益的相互博弈、对话和妥协,进而达成某种利益矛盾的统一共识。利益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取决于利益主体闽的各种利益诉求均有合法通畅的表达渠道。立法听证作为一种科学化、民主化和正当化的公众利益表达制度,可以将各种利益的冲突与矛盾纳入合法有序的制度环节而予以妥善解决,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6.
刍议税收基本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鸿貌 《河北法学》2005,23(3):46-50
税收基本法已经正式列入了十届人大的立法规划。但由于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存在较多的疑问,本届人大能否 完成立法工作尚不可知。根据对税收基本法的立法必要性、立法模式与内容安排、税收基本法所要解决的重点与 难点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67.
民法典设立先占取得制度之必要性与可能性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云生 《河北法学》2005,23(3):25-30
现行中国民事立法未明示规定先占取得制度,深刻影响着民法价值目标之合理性与体系建构之完整性。综观各 国立法,意识形态虽或相异,历史传统亦未必相同,但其于先占取得制度之构建方面却体现了一种共同之价值立 场并于法典中明示列出。以现行民事立法之价值选择与体系缺失两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先占取得制度阙如所产 生之诸种弊端,探明于未来民法典中增设先占取得制度之必然性及可能性,同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 为蓝本对先占取得制度进行简要条文设计。  相似文献   
68.
尽管秘密侦查在打击黑社会、毒品等智能化、组织化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具有隐蔽性、易侵权性、当事人救济的困难性等特征,决定了其极易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为了使我国的秘密侦查在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保持一种高水准的平衡,就必须实现秘密侦查行为的法治化。因此,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秘密侦查立法和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刑事立法来规范秘密侦查行为,将其早日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69.
新闻活动对国家和公民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新闻活动需要用法律来规范,新闻立法的基本原则有两个方面,一是新闻的自由性;二是禁止新闻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70.
在公安执法实践中,公安行政处罚程序对于规范公安机关行政处罚权、保障公安机关依法行政、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研究理论的欠缺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当前的公安行政处罚程序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法律予以规范和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