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9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针对性提出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不仅是建立现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举证时限制度作为证据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程序公正的需要。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并没有真正建立举证时限制度。由于现行的行政诉讼被告举证时限制度设立不久,无论理论还是实务,开掘深度与实践要求差距都较大,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文中在分析我国行政诉讼被告举证时限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举证时限制度的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有关人员,以及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遭遇危险情况时,可以行使枪支警械等武力行为,由此给违法犯罪人造成相应损害的应当排除其犯罪性,这种武力行为在起因条件上主要包括职务上的防卫、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执行抓捕三种情况,同时还要符合主观条件、限度条件和程序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倾向性,指专家辅助人帮助委托方参与刑事诉讼鉴定意见的质证、提出专家意见所体现的一种职业上的偏向。新《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未明确专家辅助人的倾向性,不利于其属性的完整。因此,应当比较外国为平衡专家制度属性所进行的相关制度设计,定位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相对二元化倾向性"及其法律界限、科学界限、道德界限,以及这些界限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从考察人民法院刑事案件超审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入手,探讨建立科学、公正、高效的审判流程管理制度,以及健全立法,强化监督等解决案件超审限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职工董事、监事工作的基本状况及其分析中可以得出 :当前 ,制约职工董事、监事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职工董事、监事的素质不高。为此 ,需要从职工董事、监事的地位与作用 ,职责和权限的高度 ,去研究职工董事、监事的素质构成 ,并提出职工董事、监事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和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园管理应根据大学校园生活尽到合理限度范围内的注意义务,并采取必要的、具期待可能性的防范措施。也就是说,高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安全管理问题,除了要尽到合同法上的注意义务之外,还要尽到侵权法上的法定安全保障义务。因此,在高校刑事损害案件中,学校应尽到必要的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学校无过错则不应要求学校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汤维建 《法律科学》2004,22(1):74-80
证据交换是各国民事诉讼中的共同性制度 ,它的确立有利于实现公平诉讼 ,提高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审判的集中化 ,节省司法资源。对证据交换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予以观察和分类。我国应当将证据交换制度系统化 ,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暴力抗法、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人民警察作为国家安全的保卫者、法律的执行者需要及时采取行动,现场情况到达一定危险程度时,人民警察就要使用武力来维护社会的秩序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但人民警察使用武力的行为不可避免的会对人民的私权利进行侵害,因此对于人民警察在行使武力执法权制止违法犯罪嫌疑人时的条件具有严格的规定[1]。该文对人民警察运用武力行使执法权时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的探讨,有利于协调人民警察使用公权力与人民的私权利在冲突时的利益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侵害人视角下的正当防卫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璇 《法学研究》2015,(3):120-138
为扭转我国正当防卫审判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唯结果论倾向,有必要从侵害人的视角出发,对正当防卫的教义学研究重新加以审视。正当防卫的本质除了法益保护,还在于侵害人因违反不得侵害他人法益的义务,主动使自己陷入法益冲突的险境,从而使自身法益的值得保护性下降。侵害人法益值得保护性的下降程度影响着防卫权边界的划定,从而与防卫限度的判断密切相关。如果站在实施防卫行为时,综合考量侵害行为给有效防卫造成的困难、侵害人给防卫人的安全带来的危险程度,能够认定防卫行为是为有效、安全地制止不法侵害所需的最低限度反击手段,则侵害人法益的值得保护性归于消灭,除非被损害的法益与被保护的法益在价值上存在极端悬殊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