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Status generalization refers to the capacity of statu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race, gender, or occupation, to become the basis of social inequality even when such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directly relevant to the immediate social interaction. For instance, individuals with positively valued status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likely to assume positions of power and prestige than those of lower standing. To date, status generalization has been assumed to arise from stereotyped beliefs that associate positive standing on a status characteristic with positively valued personal attributes. Findings from two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capacity for status characteristics to produce power and prestige orders may also depend on people's need to believe in a just world. In the first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fortuitously granted a position of either superior or equal power and prestige to another person. Consistent with just world predictions, participants portrayed themselves more positively relative to the other on assessments of personal attributes when they occupied a superior position than when they occupied a position of equal power and prestige. Results from a second study showed that the tendency to link personal attributes with power and prestige standing was strongest for participants who scored high on the Just World Scale. Thus, just world beliefs appear to play a role in status generaliz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22.
产业升级的发展效应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升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它体现为产业结构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的演变趋势。从产业结构的演进中索取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思想,是产业政策的核心和精髓。对产业升级的动因的解释,传统经济理论主要是从需求收入弹性变化和生产率上升两个角度进行的。  相似文献   
23.
诱惑侦查是一种主动型的侦查方式,已得到许多国家的立法认可。在犯罪控制方面诱惑侦查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其在为社会提供积极利益的同时,也存在侵犯公民人格自律权之嫌。因此,诱惑侦查的适用须受严格限制。我国立法没有明文确立诱惑侦查制度,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诱惑侦查在运作上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因而亟需考察制度建构的相关问题,以将其纳入法治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24.
科学创新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的产生是其内在和外在两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创新的内部动力系统主要来自于科学自身发展过程的内在要求,而科学创新的外部动力系统则主要来自于科学创新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科学创新正是在这种双重动力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25.
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人犯罪心理及其支配下的犯罪行为的产物 ,它的形成与犯罪动机、犯罪人的个性特征、犯罪掩盖等有密切关系。在侦查实践中 ,犯罪心理痕迹对案件性质、作案动机的分析及侦查线索和方向的提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全球化背景下,安全威胁尤其是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现实性挑战。警察外交作为我国一种新兴的外交形态,体现了我国外交活动日益多样化、立体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发展警察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战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公安工作创新实践的必然结果。文章基于对当代外交发展现状的认识,对我国公安工作实践领域当中存在的外交活动进行了界定,提出了警察外交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及兴起的动因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7.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是政治支持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同时也在公民社会的出现、全球化竞争加剧等因素的推动下开始步入正轨。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28.
深刻理解犯罪动机是犯罪侦查和犯罪防控的需要,而对犯罪动机的深入研究有赖于刑事实践和科学理论,尤其是心理学的重要成果作基础。作为荣格分析心理学基石之一的情结理论,在犯罪动机研究中拥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因而,从情结角度考察犯罪动机,对理解犯罪动机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高等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之内在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拓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范围,而且有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新一代大学生忠于国家、献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30.
杨剑 《台湾研究集刊》2008,41(1):9-16,26
运用心理学关于动机分析的理论,就美国国会议员选择倾向台湾立场的动机一题,依照内在起因、外在诱因及自我意识调节的过程展开分析。借鉴“人情与面子”模型分析美国国会议员与台湾当局的互动。分析表明美国国会议员在没有请托情况下,会根据历史经验、价值观念、角色需要及利益原则主动做出一些倾向台湾的举动。在接受请托后,国会亲台议员与台湾的关系从工具性关系向情感性关系转化。转化的程度取决于请托的力度、议员对双方关系的重新定位以及对接受请托风险的评估。台湾方面对其国际形象的整饰以及美国舆论环境也帮助议员完成心理测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