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70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2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百年历程中,对外交往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工作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联盟外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和平外交、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的历史经验表明:党和国家的外交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中心,牢记初心使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反对外来干涉和霸权主义;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大势,高瞻远瞩,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2.
独立后的缅甸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中立外交政策,在与中美苏三大国的关系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冷战期间,缅甸与三大国的外交关系有以下特点:其一,缅甸与三大国都基本上保持着正常的关系,没有产生大的矛盾和冲突;其二,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从不倒向任何一方。其三,在与三大国的关系中,缅中关系显得更为密切,但两国仍属于正常的国家关系,并没有结成同盟。总的来说,缅甸的对外政策确实是中立和不结盟的。  相似文献   
83.
东亚区域合作与第二轨道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东亚共同体已经成为东亚各国的共同目标。作为第二轨道外交活动平台的“东亚思想库网络”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强调“东亚思想库网络”在促进东亚合作的过程中应发挥四项功能,并提出了推动东亚合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4.
2004年是全国妇联建会55周年。遵照胡锦涛主席的指示精神,这一年被定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年。顺应妇女发展的世界潮流,在强有力的国内政治背景下,我国于1995年提出“男女平等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近10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从法律政策、组织机构、运作机制入手,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妇联已与151个国家和地区近700个妇女儿童组织和机构建立了友好联系,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妇女组织,对推动国家关系、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政治文化是指政治关系在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不仅是我国政治文化嬗变的过程,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为世界提供政治文化思想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要以政治文化世俗化为目标,创新发展主流政治文化,客观评估传统政治文化,批判借鉴西方政治文化,大力完善政治社会化渠道,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有利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86.
国际非政府组织是近二三十年来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其庞大的数量、宏观的全球视野、强烈的道义性和在国际政治领域内不断增强的作用,都从不同角度影响着主权国家的外交.但是,国际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各种结构性缺陷又不同程度地制约其全球影响力的发挥.面对这一国际政治现实,崛起的中国应在加强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研究的同时,以积极稳妥的方式促成同国际非政府组织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论述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一系列扩张活动,分析美国历史学家特纳的边疆学说中的扩张理论对当时的几届政府都产生重要影响的根本原因,进而认识美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扩张活动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8.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国外交的发展规律,历史、辩证地认识国情、世情,科学、理性地分析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一系列反映不同时代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其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外交建构了以内外一体的利益观、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和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观等为核心理念的总体思想,发展了以基本定位、战略主攻方向和善用机遇等为主要内涵的战略思维。中国外交坚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属性、发展中国家地位和“结伴不结盟”的战略原则;在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关系和外交上形成和发展了“战略机遇论”。中国外交注重坚持基本原则和弹性灵活处理,维护核心利益和实现互谅互让,强调通盘考虑和主张分步实施外交目标;外交政策的国际对接注重原则对接、讨论对接、内涵对接。中国外交理论坚持实事求是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继续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指引中国外交取得更大胜利,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9.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ol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EP) in Turkey–EU relations. More specifically, it explores the reasons why in practice EP’s role in promoting fundamental valu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EU) in Turkey remained largely limited. Drawing on the broader socialization literature, it concludes that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related to the socializer (EP) and to the socializee (Turkey) limits the EP’s effectiveness to emerge as a normative actor in its relations with Turkey. In particular, the study points to the mismatch of values promoted by the EP and those embraced by the Turkish political elite as the real obstacle that prevents any socialization mechanism from being triggered.  相似文献   
90.
Michael Goldsmith 《圆桌》2017,106(2):187-196
Abstract

New Zealand’s governmental and non-governmental agencies, academic commentators and media have long framed the country as uniquely and favourably positioned on cultural grounds to be a strategic diplomatic actor in the South Pacific. Justifications for the framing stem from two linked complexes: the history of New Zealand’s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involvement in a number of Polynesian territories in the Pacific; and the related history of relations between settlers and indigenes in New Zealand itself. These different strands of the argument have increasingly been brought together by the growth in numbers of New Zealand-born and domiciled Pacific Islanders. They, along with Maori, have been recruited into the diplomatic service and overtly contribute to the use of Polynesian encounter rituals in New Zealand’s diplomatic outreach. Such histories are used to justify New Zealand’s role in the Pacific in its relations with other external powers, especially in diplomatic jostling with Australia. The claims to special insight and cultural capital are subjected to critical scrutin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