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388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67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年来,我国赌博犯罪势头高涨,危害性日益增大。赌博犯罪往往诱发其他各类犯罪,产生赌博关联犯罪。由于赌博犯罪与相关关联犯罪错综交织、互相推动,因此对赌博关联犯罪的认定就显得更加困难和复杂。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无论在油区还是非油区的输油管线路过地,采用切割、打孔、撬砸、拆卸等手段破坏正在使用的油气设备而进行盗窃油气的刑事案件呈现上升趋势,这不但使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也严重危害到公共安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此行为的定性分歧较大,究其原因在于对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构成及相关问题的理解不一致。本文试图结合司法解释的规定就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在认定中容易出现分歧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3.
加强公安机关与税务机关的协作,是当前涉税犯罪侦查中急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打击涉税犯罪工作中,税务机关与公安机关应优势互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协作,以形成打击涉税犯罪的合力。  相似文献   
94.
刑法第25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但在刑法理论界,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争议并没有因为立法的规定而停止。随着一些国家以判例的形式肯定了共同过失犯罪的存在,关于一些行为是否成立共同过失犯罪、共同过失犯罪是否属于共同犯罪以及对这些行为该如何处罚等问题,已成为刑法学研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5.
目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案源不足、侦查部门等案上门、侦查员依赖现成证据材料就案办案等问题,以至造成社会上许多经济犯罪案件不能及时发现和受到打击处理,这既妨碍了经济犯罪案件侦查部门职能的充分发挥,又使得部分经济犯罪活动得以逃脱法律制裁,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造成很大不利。要解决以上问题,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中实施主动进攻策略应当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6.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使传统水上航运的地位日渐突出,同时,水上交通肇事犯罪事故也不断增多,而现行法律对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处罚力度显然不够。因此,有必要对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犯罪进行法理上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在立法和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7.
研究我国现行刑法中转化犯的立法例及转化犯理论,可以发现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司法解释超越立法权;二是“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以贪污论处”的规定过于笼统。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针对“携带挪用公款潜逃的”不同情形,应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分别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98.
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其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伦理发展的不平衡是其根本原因。只有加强计算机伦理建设,才能有效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99.
“吉迪恩案”中 ,联邦最高法院赋予了“穷人有获取刑事法律援助的宪法权利” ;“尼诺案”中 ,最高法院又确立了“公民享有要求政府采取公共行动的宪法权利 ,不论这一权利的行使是否有违法之目的 ,也不论其行为是单一行动还是一致行动 ,都不受反垄断法的管辖。”律师联盟案中 ,这两种宪法权利发生了冲突 ,最高法院最终选择了优先保护社会弱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0.
犯罪是一种正常的消极社会现象,本质上是社会各种不和谐因素和矛盾运动的综合反映。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正,建设和谐文化,强化社会控制力,将犯罪问题控制在公众和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