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9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76篇 |
工人农民 | 33篇 |
世界政治 | 65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86篇 |
法律 | 138篇 |
中国共产党 | 134篇 |
中国政治 | 615篇 |
政治理论 | 79篇 |
综合类 | 2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129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92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文化体制改革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民族地区文化体制改革要抓住机遇 ,理顺关系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92.
随着发达地区一些企业聚集条件的逐步形成,欠发达地区在低成本劳动力与产业配套条件的组合中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因此,欠发达地区必须加强企业群的培育,提高工业化水平;发挥企业群的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此应制定培育企业群的公共政策,加大金融支持,促进本地劳动力市场形成,开展区域营销,加强公营和私营企业合作,提升区域产业组织水平,构建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193.
乡土秩序的失落——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及其防治机制不能从流动人口群体以外的范围内去寻找 ,必须深入到生成流动人口的具体社会结构中去探寻。该社会结构主要有二方面要素 :城乡二元格局 ;户籍管理体制和现存的庞大剩余劳动力。流动人口犯罪的基础性原因是存在于流动人口群体中的乡土秩序在城市中的失落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流动人口生存与发展预期的落空。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寻找一个重建秩序之路 ,也就是经过小城镇化而达到全面的城市化。其目标是消除两种秩序的差别和对立 ,直至建立最大限度遏制流动人口犯罪的新型秩序。 相似文献
194.
19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多民族地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源泉.我们必须围绕唱响西部大开发的主旋律,打好主动战,在加强和改进多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上创新;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取向和民族性取向,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上创新;增大科学含量,找准突破口,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和工作制度上创新.这种创新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针,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为各民族的团结、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96.
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研究散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民族史研究中,对民族关系主流的问题有"友好合作说"和"战争压迫说",但就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则表现出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和平友好、相互吸收,又矛盾冲突、相互排斥这样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就民族融合而言,西南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在元代以前表现为同源异流为主,元代以后则既有同源异流,也有多源合流和异源异流.此外,整个西南民族关系主要由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7.
论中国民族聚落的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族聚落(即居民点的通称)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经济活动方式、家庭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聚落形成的原因不同,所表现的方式和呈现的景观也不同.聚落形成有一定的特殊规律,研究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对于进一步了解民族内部结构、民族间的关系,以及多元化的中国社会,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8.
香格里拉民族生态旅游的设计与实践--来自云南省中甸县霞给村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态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民族生态旅游接待示范村是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有效途径.中甸霞给村的开发模式,既能让旅游者饱览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又能欣赏到浓郁的民族风情,领略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还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使当地的居民在经济上得到收益. 相似文献
199.
发展民族社区经济方法探索--以可邑彝族生态文化旅游村项目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族社区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核心是发展.通常的发展模式往往因忽略了社区成员的切身要求、自我意识及创造潜力而收效不甚明显.因此,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云南民族社区发展期待运作方法上的创新和突破.而来自可邑彝族村旅游发展项目的实践表明借鉴国际发展机构对欠发达地区实施的较为成功的参与性发展模式,结合云南实际,特别是民族社区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探索民族社区目标人群自身能力发掘及建设的方法,在项目实践中将理论上的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为,从而有效地解决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促进民族自身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0.
文章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分析了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增长的状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揭示了人力资本存量增长质量低,第二、第三产业人力资本积累速度落后于劳动力转移速度,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与产业结构变动不同步的问题,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