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56篇
各国政治   50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5篇
法律   130篇
中国共产党   130篇
中国政治   183篇
政治理论   175篇
综合类   2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朱文琦  祝志男 《求实》2020,(3):18-30,M0003,M0004
国家治理效能是政治学乃至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基本倾向及其理论特质,表明意识形态不仅可以构成一个分析框架,而且对国家治理效能的影响不容低估。意识形态与国家治理效能的互动过程遵循现代政治的运行机理,二者既相互促进、彼此协同,又呈现出特定张力甚至是激烈冲突。其实践逻辑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内在于国家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必要工具、基本场域和精神旗帜,国家治理是执政党指导思想变革的内在依据。其理论逻辑集中概括为,本体论层面的结构关联、认识论层面的功能耦合、方法论层面的路径互成及价值论层面的目标共生。新时代意识形态视角下的国家治理效能提升,需要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谋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922.
"周期率"问题是1945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延安窑洞对话中(即著名的"延安窑洞对")提出的一个重要话题。自谈话以来,成为迄今为止不断引起理论家和政治家们讨论的一个重要政治、法律、历史和实践问题。从国家治理视角看,黄炎培提出的周期率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国家治理效能的时空延展递减率"问题;从"地地得人,人人得事"这一句话中,可以发现黄炎培对"地方自治观"情有独钟;从毛泽东的"动商"以及反科层官僚主义的政治性格中,可以理解毛泽东为什么是一位坚定的"运动民主论"的开拓者和践行者;从邓小平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对"文革"的深刻反思中,可以理解邓小平"民主法治观"的政治关切所在;"地方自治观""运动民主观"与"民主法治观"实质上都是解决中国历史周期率问题的不同方案,如果能够实现三者间的通融即"通三统",我们将更有希望真正跳出历史周期率。  相似文献   
923.
曹迎 《桂海论丛》2012,28(2):23-2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运用思想道德方式开展反腐倡廉教育。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和作风上对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教育,从而构筑起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这个历程中,积累了诸多经验启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采取正面典型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相结合的方法,以健全制度为保证。  相似文献   
924.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领导人逐步抛出错误的改革路线,引发信仰虚无主义危机。指导思想的人道主义化瓦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合法性,经济建设的私有化浪潮摧毁社会主义信仰基石,政治改革"新思维"引发自由主义信仰泛滥,自由化舆论宣传滋生多元理想信念。信仰虚无主义的催化剂效应,形成一股又一股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最终促成苏联解体。苏共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上教训深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25.
陈云对抵御执政风险问题的战略思考有其深刻的背景因素,是他总结历史、面对现实、着眼未来综合性认识的成果。陈云对抵御执政风险问题的战略思考包括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多方面。这种思考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对我们今天居安思危、拒腐防变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蕴含着深刻的科学理念对我们今天把握规律、安全执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体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对我们今天排除干扰、奋勇前行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26.
927.
新疆网络安全领域意识形态建设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得到飞速发展和普及,它在开启人类社会新时代、新空间的同时,也开启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空间。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使得互联网成为西方反华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和攻击的重要工具,对新疆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为确保新疆网络安全领域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力度,形成正面舆论强势;加大主流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的建设,构建舆论主体力量;建立有效的网络监控平台,确保新疆文化安全;加强网络立法,使网络的监管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928.
针对中国正在制定的《航运法》,运用法理学和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结合航运经济和航运市场的特点,分析和探讨《航运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航运法》的调整对象、定义、地位、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立法指导思想、立法目的和立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29.
《Patterns of Prejudice》2012,46(4):37-51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on Italian parliamentary debates on immigration, ter Wal looks at the ideological positions of the extreme-right Alleanza nazionale (AN) concerning both immigration and integration policy. In order to unravel the ideological implications she focuses on examples of various rhetorical strategies enacted in speeches by several of the party's MPs: including stategies of self- and other-presentation, and of justification and causal explanation. This analysis shows how the AN manages to propagate an ideology of ethnic nationalism that eschews the egalitarian norms and cultural pluralism necessary for full participation by migrants. The AN's transformation and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key values of equality andsolidarietàfunction as a justification for the restriction of migrants' rights. Speakers shift the perspective from immigrants' problems to the socio-economic problems of Italians in order to recommend a policy of 'the own people first'. While the AN's discourse thus continues to build on traditional extreme-right beliefs and claims,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espouses New Right ideologies of cultural relativism. Moreover, unlike that of radical-right parties, the AN's discourse does not express blatant forms of ethnic prejudice in the form of stereotypical beliefs and negative representations of immigrant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nor does it blame immigrants, who are rather represented, and sympathized with, as victims. The moderation of and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in its discourse makes the AN difficult  相似文献   
930.
The issue o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has figured frequently in recent political debates and media coverage.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explore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salience of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affects the system-justifying tendencies of public opinion. On the basis of 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and System Justification Theory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terrorism salience would lead to increased system justification. Four experiments with student and non-student adult sample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yielding a medium-sized average effect of d = 0.47. Across variations in the intensity of focal death-related thoughts, the effect was not subject to boundary conditions typical of mortality salience effects. Social and political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Johannes Ullrich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