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94篇
  免费   1595篇
各国政治   1047篇
工人农民   1419篇
世界政治   4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61篇
法律   16289篇
中国共产党   3245篇
中国政治   7819篇
政治理论   2858篇
综合类   2226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611篇
  2020年   964篇
  2019年   487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491篇
  2016年   628篇
  2015年   712篇
  2014年   2761篇
  2013年   3263篇
  2012年   3557篇
  2011年   3682篇
  2010年   3570篇
  2009年   3768篇
  2008年   4115篇
  2007年   4479篇
  2006年   4690篇
  2005年   4442篇
  2004年   4300篇
  2003年   3377篇
  2002年   2665篇
  2001年   1936篇
  2000年   1023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一个以制度建设为主干,包括政党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的完整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实现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法治化。因此,政治文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和促进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2.
黄印 《政法学刊》2005,22(2):98-101
2004年年初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侦破命案专项行动”使各地公安机关都将“命案必破”作为公安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对比以前更加高标准、严要求,公安机关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更高的工作强度。在命案侦破中,警察将面对巨大的压力;警察在命案侦破中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以适应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3.
以人为本正成为社会的主要理念,刑法虽然是最严厉的法律,也应当体现和反映这种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权,进行人文立法和人道主义司法,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性化法律。  相似文献   
134.
传统的过失犯罪都是实害犯,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器械的广泛应用,过失犯罪危险化已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论证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的理论基础不仅仅是主观过错,更在于其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的现实意义在于实现刑罚的目的。另外,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只应存在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中,在设置刑罚时应遵循谦抑原则。  相似文献   
135.
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是民法的枢纽性概念。本文拟对上述范畴作一阐述,并澄清几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6.
如何看待被告人有罪答辩——辩诉交易的一点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中的合理因素 ,可以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正确等待被告人有答辩提供借鉴。应当更新诉讼理念 ,将认罪答辩视为被告人作为诉讼主体对刑事程序运作方式的一种选择 ,建立激励被告人自愿作出有罪答辩的机制 ,对此类案件可简化诉讼程序 ,同时应建立对被告人有罪答辩自愿性明智性的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37.
138.
我国加入WTO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 ,一部分需要中介组织来承接。对于我国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9.
The tragedy of September 11 highlights the stark contrast between the real and measurable capabilities possessed by one state, and the almost inevitable resentments which the possession of those capabilities engendered in other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not to interrogat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arguments of American decline. Nor is it to speculate at length about September 11th. It is instead to set the scene and try and identify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America's transition from presumed crisi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to new self-confidence in the 1990s—a self-confidence that some now feel has been shattered by the events of September. While there were important structural reasons why the United States was unlikely to go the way of other powers, it was a peculiar conjuncture of mainly unforeseen developments that combined together after 1989 to improve the U.S. position within the world. We will then move on to discus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characterizing this position. Here, we will mount a defense of the somewhat contentious notion of "hegemony" While recognizing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idea, it will be argued that as a concept it has serious intellectual advantages over its various theoretical competitors. If nothing else, because it focuses on the American role within the world system, rather than just its statically defined position, it is theoretically more suggestive than the less dynamic idea of unipolarity.  相似文献   
140.
弱势群体是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人群并不是社会的弃儿,他们同样是社会共同体的平等成员。对弱势群体权利的关注和保障,奠基于基本的社会价值和人性立场。在诸多权利中,对于弱势群体而言,最重要、最具实质性的是社会经济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