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47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加强公安涉外安全保卫工作,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要明确任务、理清职责;三要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四要依法管理、诚信服务。  相似文献   
72.
翻译是对原作的理解和阐释,一个人,一个时代对一部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有限的,一部原作的各种译作具有互补性,阅读多部译作有助于全面透彻地理解原作。  相似文献   
73.
科学发展观不仅在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社会主义的独特视角和方法。全面了解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和新视角,对于我们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根据挂职干部任前培训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挂职干部的思想局限和接收单位的"顾虑";通过培训深刻体会到挂职干部要全面融入基层党委、党员、党建中去,加强道德修养和理论学习,转变基层党建工作思路,推动农村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75.
重读毛泽东的《实践论》,对于人们形成关于认识的来源问题、过程及其关系问题、目的和结果的验证问题及认识的终结性等系列问题的正确理解,具有相当的方法论意义。此外,它对于人们确立正确的认识观,实现对事物完整的认识,达成既定的目的;对于当下我们党树立正确的实践观,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促成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的实践.均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6.
寻衅滋事罪的行为表现形式多样,其中"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是司法实践中适用最多但又最难理解的条款.对于该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不能停留于流氓动机的思维惯性,或者将"随意"仅理解为无缘无故以及把轻伤以上情形排除在外,流氓动机只不过是强化而并非决定了寻衅滋事罪的认定.随意殴打他人既可能事出有因,也可能产生轻伤以上结果,当根据"随意殴打他人"认定寻衅滋事罪时,需要综合考量实施殴打的对象、原因、次数、尤其是发生场域等构成要件,据此并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出六种"随意殴打他人"的类型.  相似文献   
77.
认识国情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冷静思考和深入考察的问题。俄国和苏联时期就曾这样对自己的国情发生过误判,这是一个历史教训。现代化是个复杂的过程,全面的现代化,需要多视角、全方位地进行审视。赶超型现代化又包含着各种尖锐矛盾和不平衡,需要深刻地加以认识和克服。准确判断国情、摆正国家定位,对党和国家从上到下都是一个头等重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二战后,中日钓鱼群岛争端分为两个阶段,即从行动对舆论到行动对行动、法律对法律,每个阶段都与能源关系密切。一方面,钓鱼群岛争端折射出在历史上中日之间存在着一条海洋不稳定线,但现实正赋予它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以钓鱼群岛为核心,以中日关系为主轴,以美台参与为互动因素构成了复杂的东北亚政治力学图谱。  相似文献   
79.
性际交往对女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但女大学生在性际交往中存在很多的困惑与误区,这些困惑与误区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而成的,会伤害到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女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能既增强自己的魅力又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0.
三、过失累犯现实基础“法律并不是可以自由创造的东西,而是受人类意识所支配并达到人类目的的东西(鲁道夫·耶林语)。”目的,必然有一定的指向。同样,过失累犯也并非主观臆断的结果,而是社会现实和社会需要在法律上的必然反映,其存在也必然有一定的现实基础。1.过失犯罪之现状。在经济和技术尚不发达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简单,过失犯罪发案率较小。即使过失犯罪发生的场合,也因事态较为简单,损失较小。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失犯罪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故意犯罪相比,过失犯罪明显处于次要的位置。“但自产业革命以后,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