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6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义利观是关于义与利关系的基本观点。义利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命题。在历史上,儒家的义利观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影响最大。它的基本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2.
《矛盾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集中、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深刻地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3.
赵扬 《青年论坛》2009,(4):37-40
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对苏俄广大青年发出了学习共产主义、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发扬主动首创精神的号召。这几个“点”与胡锦涛同志对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提出的“四个新一代”,即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4.
把党的最终目标和当前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同阶段性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并在党的路线、党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上正确体现这种辩证统一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既反对空谈远大的目标,又反对所谓的共产主义“渺茫论”,正确把握党的路线和政策的界限,防止和反对“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是体现最高纲领和阶段性纲领辩证统一关系的重要保证。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既立足于党在现阶段的任务,又为向更高阶段发展创造条件,表现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二者的一致性。通过我们的党的路线、政策和行动,一步一步地去实践和实现我们的崇高理想。党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继承的。  相似文献   
145.
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党内民主提高到新的理论高度,对党内民主的目标和目的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为发展党内民主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6.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探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问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的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  相似文献   
147.
把民主法制及政法工作当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作者从影响构建和谐辽宁的现实问题入手,从政法机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出发,着力强调了政法工作如何以新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8.
论法治社会的法律统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律统一是法律统一性和法律统一化的内外结合 ,具有显著的理念性、专业性和动态性。法律统一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前提。然而 ,在当今中国 ,法律不统一构成了法治社会建构的巨型瓶颈。本文分析了中国法律不统一的深层原因并指出了法律统一的基本路径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49.
多样化:我国本科法学教育大众化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法学教育机构的普遍设立和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扩招 ,标示着我国本科法学教育的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适应大众化的现实需要 ,本科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模式、服务面向等都应趋向多样化。当然 ,多样化并不是要否定本科法学教育有统一的办学规律  相似文献   
150.
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后,多民族的俄罗斯传统中固有的地方主义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生苏维埃国家政权的巩固和法制统一的实施。为了实现整个苏维埃共和国境内法制统一,列宁认为,要制定反映人民意志的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确立国家法制统一的基准;完善法律体系,构筑国家法制统一的基本前提:保证公民守法、行政机关严格执行和法院公正司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关键实施环节;设立检察机关厉行法律监督,则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制度保障。形成于苏俄革命胜利初期的列宁法制统一思想,对于当下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如何消解地方主义和部门主义的负面影响,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权威,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