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6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7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 Self‐Policing Policy (mor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Audit Policy) waives or reduces penalties when regulated entities voluntarily discover, disclose, and correct environmental violations. This study draws upon a rational choice model of corporate crime to determine if traditional regulatory efforts such as inspections and enforcement ac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odds of disclosing an environmental violation under the Audit Policy. A case control design is used to compare companies that self‐police to companies that do not self‐police. The event group consists of all 551 companies that disclosed at least one environmental violation under the Audit Policy between October 1, 1998 and September 30, 2000.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s of a simple random sample of 551 companies that did not use the Audit Policy but were discovered to have violated at least one environmental law during the same time period as the event group.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inspections and enforcement increase Audit Policy use. However, the results do suggest, first, that the Audit Policy is more likely to be used by large companies than by small companies and, second, that it is likely to be used for reporting violations as opposed to more serious emissions or permit violations. In terms of public polic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gulatory agencies such as the EPA can do relatively little to increase the self‐policing of environmental violations.  相似文献   
142.
英国的持续性代理权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英国完善后的“持续性代理权制度”对成年监护制度有重大影响,比之我国目前的成年人监护制度方面的规定,我国的制度显得十分不足。本文介绍英国的"持续性代理权制度",希望对我国的立法或制度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3.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青年志愿者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支生力军。青年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的道德和精神因素,丰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理念。中国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44.
罗熙  蔡晨程 《政法学刊》2007,24(3):28-31
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基本上都将犯罪嫌疑人在党的纪检部门采取“双规”措施期间的如实交待认定为自首。犯罪嫌疑人“双规”期间的如实交待能否认定为自首,判断的标准应是其交待的行为是否符合自首成立的条件以及自首制度的立法本意。只有严格区分“双规”期间交待的不同情形,才能准确做出自首认定。  相似文献   
145.
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由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决定。只有搞好了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抓住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关键,从而使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6.
通过以广东省佛山市及其所属县镇为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的主要模式有:1.品牌带动模式,2.网络扩散模式,3.核心示范模式,4.团队支持模式,5.定点扶助模式.中小城镇青年志愿服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注意:适应与突破的关系、集中与开拓的关系、变化与持久的关系、活跃与深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7.
自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中,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者中的骨干力量。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关于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及其相关概念仍缺乏准确的界定和系统的研究综述。通过系统阐述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及其相关概念的现有界定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中总结分析目前关于志愿者行动研究的不足之处,可以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8.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课程化是指在大课程观的指导下,建立一种由显性和隐性两大类,学科、活动、环境三大课程板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作为基础,活动课程作为核心,环境课程作为重要补充。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课程化在思想认识、资源支持、系统管理等方面存在困难,只有正确认识课程化,成立课程实践指导委员会,实施协调共进运行模式,建立课程化网络平台,才能促进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走向规范化、专业化、长期化。  相似文献   
149.
大学生社区志愿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这项活动不仅推动了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已初具规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一社会实践形式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探讨其存在的问题,运用协调关系模型探索提高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实施效果的路径,目的在于不断推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0.
如何对待被告人供述可以说体现了一个国家刑事诉讼价值与被告人人权保护的现状。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由于过分注重被告人口供导致一些冤假错案。这除了观念上的原因, 根本在于我国证据理论缺乏对自白相关规则的研究,立法规定也粗糙。因此,从理论上对自白规则加以研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