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60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210篇
中国共产党   89篇
中国政治   230篇
政治理论   69篇
综合类   2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a group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Cyprus interprets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peace. In particular, this phenomenological exploratory study: first, examines how teachers perceive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whether this conceptualiz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in)compatible with peace in the context of a conflict-affected society; and, second, shows some of the tensions that exist in the aims of religious education between the desire to encourag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exposure to religious pluralism,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political demands for entrenching ethnic cleavages, on the other. Although these tensions are largely contextual, they nevertheless raise two important issues that are worthwhile to consider for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peace in conflict-affected societies: first, the ‘naturalization’ of religion and religious instruction, on the one hand, vs. the recognition that some models of religious instruction (i.e. confessional teaching) might actually limit the space within which teachers can make contributions to peace, on the other; and, second,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models of religious education within a conflict-affected society and particularly which model would strategically and politically serve best the purposes of peace in the short- and long-term.  相似文献   
42.
《Child & Youth Services》2013,34(1-2):129-145
Abstract

This study reports on the interactions of 60 children and 12 older adults in a school-based mentoring program, as well as four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h interactions and the children's subsequent classroom behavior. Dyadic interaction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Elder-Child Interaction Analysis instrument (Newman & Onawola, 1989). The authors concluded from recorded observations that, overall, the elders and the children had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in a positive and constructive manner. The teachers interviewed perceived that the mentoring interactions were followed by an increase in students' self-management skills, interest in school work, and by improved peer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43.
江户时代伊势神宫中的内外两宫围绕外宫的性质和地位高低问题发生过激烈的论战。外宫神职主张,外宫的祭神不仅是丰受大神,同时也是国常立尊和天御中主神,这样就赋予了丰受大神以祖先神的性质。外宫神职同时延续了中世的"二宫一光说",即认为两宫关系是阴与阳、水与火的二元关系,天照是二宫之通称。外宫据此谋求提高自身地位,达至与内宫地位对等。内宫方面则逐个反驳以上主张,否定外宫祭神是国常立尊,并彻底反对中国的阴阳思想。外宫在论战中的失败是追求地位对等与封建等级秩序之间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4.
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观念被运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之中,推动了以旨在追求人类最终解放的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发展。林克莱特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传统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旨趣,深入探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三种研究传统,提出了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研究方向。他还身体力行地探讨了政治共同体的转变以及现代公民观念等问题,从而引导了国际关系理论批判的转向。  相似文献   
45.
如何在专业教育中灌输数学人文教育,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所培养的学生不仅是专业方面的"科学人才",也是更宽泛意义上的"文化人才",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对此,本文从三个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6.
向前 《行政与法》2012,(4):50-53
新私塾教育所引发的"失学而不失教"的"失学"状态,相较于传统失学儿童案中单纯"辍学"状态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新私塾教育的存在及发展也引起了人们对体制内"学校教育"的质疑。为此,以维护"体制内"教育为最高宗旨的传统失学儿童救助制度,因无法解决私塾教育所带来的人们对教育个性化的"合理"要求所产生的"合法性"纠纷而丧失了当然的正当性。本文认为,加强对私塾教育规范化的管理而非一味地排斥私塾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我国中小学生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行为方面需要全新检视,认真解读。八个方面的调研结果呈现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家庭背景差异和城乡差异。在微观层面,教师应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在中观层面,教育部门应大力改善家庭价值观教育的落后状况,努力营造良好的主流价值观教育环境。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应该均衡发展区域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强城乡中小学教育的沟通与衔接。  相似文献   
48.
我国的公民教育在内容构建上可以按照公民意识——公民知识——公民能力的逻辑顺序来设计。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探讨了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横向分为学校教育系统和非学校教育系统两个方面;纵向强调整体规划、分段实施、有效衔接的过程。  相似文献   
49.
舒新城是中国现代教育家,有十几年的中学教育实践经验。他对中国现代中学教育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和探讨,特别是有关中学学制、课程和德育改革等方面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推动市级党校社会培训跨越发展是新形势下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市级党校在开展社会培训时,不能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首要任务,而应把社会效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放在第一位,通过争取政策、建章立制、队伍建设、打造团队、转型增效、提炼精品、塑造品牌、深化合作等路径,推动社会培训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