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42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275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39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2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西部地区是国有经济较为集中的地区 ,国有经济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7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新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指导作用在贯彻实践中不断显现,并由此引发了自身地位的不断提升,经过短短10年的实践便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以社会为本的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理论,而且它的内涵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它的理念易于接受,实践成效显著,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具有创新性、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3.
袁则文 《行政与法》2013,(11):58-63
近年来,由于信访困境的不断凸显,信访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信访制度研究也由此不断走向深入,同时信访制度及其价值在学术界也引发了诸多的争议和思考.在制度定位和价值取向方面,学界基本认为其经历了一个角色和功能变迁与位移的过程;在信访制度运行现状方面,学界基本肯定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信访制度的运行就整体来讲并不理想;在信访制度的改革取向上争议颇大,形成了诸多观点与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74.
身份因素在共同犯罪的法律规定中前后存在矛盾,判断标准不一,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有较大的分歧,存在违反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嫌疑;共同犯罪中"共同"的标准亦即共同犯罪的本质是犯罪共同说是妥当的,但"共同"之程度还有待刑法解释的进一步完善;大陆法系中所称之身份犯排除犯罪支配理论,而改用义务犯理论,无身份者不能成为有身份者之正犯,却可以成为有身份者之共犯;认定身份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依然不能脱离共同犯罪的本质,义务是确定身份犯在共同犯罪中所处地位之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75.
本文基于普适性和实用性的立场,将身份犯划分为纯正身份犯与不纯正身份犯、自然身份犯与法定身份犯、亲手性身份犯与非亲手性身份犯、存在型身份犯与利用型身份犯、明示型身份犯与隐含型身份犯这五对对应存在的类型,并认为每一种存在类型都有其独特并不可替代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应当加强对不同类型身份犯的探讨,从而丰富和深化整个身份犯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6.
我国贫富分化问题现已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悬殊,地区差距明显和部门行业之间差距扩大,这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不同、教育投入与资本投入不均衡和社会保障滞后等问题所导致。今后应采取从严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资源、注重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努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等措施,来对此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7.
从分析我国控辩双方取证能力之现状入手,认为1996年刑诉法的修改没有解决控辩双方取证能力严重失衡的问题,故立法追求庭审对抗实质化的意图未能实现。该调查报告在分析当事人主义庭审模式下,应为增强被告方取证能力采取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实现我国庭审实质化而必须增强被告方取证能力的主张。  相似文献   
78.
家庭的民事主体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清同 《现代法学》2004,26(6):145-153
家庭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履行其社会职能,家庭在客观上具有作为民事主体的必要性,事实上也已经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实施者。家庭具有独立的意志和财产,在法理上具备作为民事主体的一般条件,现行的国内外法律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家庭的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9.
对滥伐林木行为追究行政责任时存在行政处罚的执法阻力较大,征收罚款的理论依据不足,行政罚款责任得来的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当等缺陷.本文认为,应当恢复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合理分界的状态,行政责任必须退出且应当完全可以由民事责任发生作用的领域;应当对滥伐林木行为人追究惩罚性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80.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inequality among brothers was practised as a family strategy in Korean south-eastern rural society from the end of the seventeenth to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as a response to local economic changes. The Wolchon area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downward levelling in this period. Using the household registers and land registers, the authors reconstituted 58 families with brothers who held land and 406 families who possessed nobi (‘serfs’ or ‘slaves’) for further examination. As a family strategy, most of these families attempted a strategy of unequal inheritance that resulted in maintaining high economic status for only one of the children among all the brothers. This child, in most cases, would be the eldest son, but also could be another son. The degree of inequality among brothers with regard to nobi-holding declined over time. Most families successfully maintained inequality, and through this family status, by efficiently practising the unequal inheritance strategy, while some families failed to keep the same level of inequality by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e degree of inequality among brothers is intimately connected to family property size. Each family sought its own strategy to suit the actual economic condition of the family. While very wealthy families attempted to give a similar inheritance to all brothers to provide an equal chance to each of them, less wealthy families reduced the survival chances of some children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perty given to only one chi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