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数术记遗》是中国古算书中最早著录"珠算"器的经典文献,是研究中国古代算学史和计算工具史的开山之作。珠算与珠算盘是两个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概念;古"珠算"与现代算盘分野的焦点是无梁和有梁;珠算史研究应划清古珠算与今珠算的时间界限;珠算盘的形成与商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西周陶丸"的考证使珠算起源年代比汉代说提早一千年;五升十进制的运用是中国算盘无可比拟的创造和特色。  相似文献   
82.
赵秀林 《青年论坛》2008,(2):144-146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一部重要的志人小说,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的生活和思想习俗,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魏晋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追求自由,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追求平等,敢于打破男权一统的局面。无论在才智上、胆识上,还是在人格上、思想上,她们都体现出了人性的觉醒,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83.
明代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墓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大屯村安氏古墓的规格和有关传说,结合各种史书和地方方志记载,再结合该地及周边地区彝族和彝族历史、人物、习俗进行反复比较、研究和论证,认为安氏古墓乃明代贵州宣慰使封昭勇将军赐从三品加贵州布政司右参政安贵荣墓。  相似文献   
84.
论清代刑事技术对州县犯罪侦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如超 《政法学刊》2008,25(3):65-69
中国清代州县司法举足轻重,然而刑事技术发展水平及法律的统一规定造就了案件犯罪侦查方式的固化:并且刑事技术承担主体的分工产生了州县官与仵作的权力冲突与博弈;加之刑事技术发掘犯罪信息的有限很大程度阐释了州县官对口供的需求。由此可以理解,清代州县官案件认知水平的偏低导致人们把事实认知的问题转化为道德评判的问题,尽管中国很早废除了神判,然而把清官神圣化的心理意识贯彻历史始终。  相似文献   
85.
汉简所记敬老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威汉墓出土的“王杖诏书令”规定给70岁以上的老人授王杖,使其享受种种优惠,并严惩抗令不遵者;而且颁赐王杖不分穷、富、男、女,这充分体现了汉代的养老、敬老制度,也给今人以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86.
唐代监察制度为此后中国历代监察制度奠定了基础,唐代监察制度所呈现的一些特征对我国当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运行具有指引作用,是值得援引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87.
1877年,清廷设领新加坡,以此为嚆矢,历经艰难曲折,相继在华民聚居的海外通商大埠设置了领事。考之晚清驻外领事的籍贯,无论出驻人数,还是人次,粤籍领事均遥遥领先,此并非历史的偶然,实乃时势使然,本文拟就其原因做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8.
家庭的宅院布局是考察宋代商人日常生活空间的一个微观视角,园林式宅院,宅外有别业,是富商家庭宅院布局的两种典型形式。住宅"逾制"是宋代富商家庭宅院布局的重要特征,这与宋代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宋代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宋代官府商业政策的转变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9.
北朝文学中,四言韵文受儒学的影响而得到了很大的创作空间,遍及赋、颂、赞、碑、铭等文体.在北朝政局更迭频繁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四言韵文也没有停滞不前.此时期,四言韵文的数量和质量均为可观,又为四言体在历史发展轨迹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0.
黄春燕 《法学论坛》2012,(1):154-160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处在危亡之际,清政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方位的法律改革,开启了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历史航程。由于内忧外患的紧迫形势,变法图强成为第一要务,而对法律自身的发展规律关注不够,清末法律改革进行得非常艰难。由于不是社会内部力量的推动,而是在社会外部力量的冲击下被迫进行的一次改革,造成了法律与传统文化契合的艰难。自从清代法律改革,中国法律近代化、现代化已演绎百余年,直到今天,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法律现代化之间的对接、契合,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