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753篇
  免费   675篇
  国内免费   472篇
各国政治   1044篇
工人农民   3062篇
世界政治   40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25篇
法律   27627篇
中国共产党   77829篇
中国政治   87700篇
政治理论   17162篇
综合类   28715篇
  2024年   455篇
  2023年   2396篇
  2022年   2199篇
  2021年   2285篇
  2020年   2965篇
  2019年   1618篇
  2018年   817篇
  2017年   1421篇
  2016年   2603篇
  2015年   5291篇
  2014年   17894篇
  2013年   18237篇
  2012年   21829篇
  2011年   23167篇
  2010年   21481篇
  2009年   19875篇
  2008年   21435篇
  2007年   17279篇
  2006年   18572篇
  2005年   9554篇
  2004年   8072篇
  2003年   10098篇
  2002年   8261篇
  2001年   6157篇
  2000年   4674篇
  1999年   527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基本区域,社区也是城市管理体系中一个主要构成部分,更是党组织紧密联系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的地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表示,加大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力度,使社会治理重心不断下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效用,确保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以及居民自治之间能够长期保持良好互动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社区生活中必然会出现各种矛盾,阻碍社区治理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72.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是对我国文化创新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新时代文化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推进文化创新、如何推进文化创新等重大课题,为新时代推进文化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推进文化创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是回答当今世界提出的重大课题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推进文化创新,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习近平关于文化创新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创新和建设的理论,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明了方向,为人类文明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3.
刘学杰 《群众》2020,(3):69-70
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淮宿两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生态依托。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强调,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新时代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洪泽湖渔业高质量发展。这对于保护好洪泽湖生态环境、促进渔民增收致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渔业资源对洪泽湖生态建设的作用渔业资源既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和民生资源。加强洪泽湖生态文明建设,渔业资源不可或缺。重要的“生物资源”。洪泽湖渔业资源丰富,总生物量达33.7万吨,囊括了鱼、虾、贝、草、藻等各类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74.
75.
76.
杜航 《公安教育》2020,(2):54-59
当前,随着犯罪形势日益变化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信息化侦查条件下的执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侦查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公安院校侦查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为了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公安院校实战化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能,全面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合成实战能力,才能为有效推动公安侦查队伍专业化、信息化建设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7.
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8.
<正>主持人语: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简称"两个大计"),这一全新的表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人们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虽有不同的收获与体会,但在认识上达成了一个共识:"两个大计"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这一使命型政党对自身教育使命的全新诠释,这一"全新的诠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使命传承,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关注当下的使命自觉,更是中国共产党放眼未来的使命追寻。本期推出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教授及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内涵研究"(项目编号2018ZDZB04)课题组成员的三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使命传承""使命自觉""使命追寻"三个方面分析了"两个大计"在"过去""当下""未来"之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9.
研究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是提高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着手点。文章经问卷调查发现,朋辈榜样遵循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要,论述了朋辈榜样利于激活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学生主体的内生动力,促进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内涵式发展。研究基于榜样教育与朋辈教育理论,使用观察学习理论的四步过程化结构,匹配实践探索朋辈榜样在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育人机制四个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
中国古代采取"官法同构"的制度建构基本模式,根据国家事务管理需要,设置官制;根据官吏治理需要,建立法制,进而实现"治官"与"治民"的双重目标。从汉唐至明清,官制经历了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六部"体制的演进,法制则经历了"六事法体系"的萌芽、建立、成熟、完善等发展阶段。至明清之时,与中央六部官制相对应,以吏事法、户事法、礼事法、兵事法、刑事法、工事法为主体的"六事法体系"成熟、完善。通过对于"户事法"的透视,可以看到,"六事法体系"对于国家事务与社会关系形成广泛覆盖,基本实现了对于文武百官、社会万民的全面调整。这一法律体系,符合古代国情,满足古代治国理政需要,并在维护国家统一、构建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法律体系,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社会管理方式的鲜明特色,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与法律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