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91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三国演义》记载了"割发代首"的典故。说的是曹操为严肃军纪,曾下令"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当他自己的马因受飞鸟惊吓践踏麦子后,却以割发代替砍头,免了死罪。这个故事曾被当作严于律己的事迹而流传,但用现代的眼光看,却成为了特权彰显、有规不依的历史注脚。这种"小聪明"多了,遵规守制的观念就萎缩了。长此以往,必然陷入"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怪圈。遗憾的是,在提倡法治的今天,类似的故  相似文献   
232.
在"历史如烟""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等观念影响下,一段时间出现了热衷揭秘、野史走红的现象。有报刊登文章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称赞和认可声中,也出现了一些"杂音"。这些人声称,揭秘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有助于全面了解历史。对于这些声音,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任何历史都有一些规律。例如,有正史必有野史,而且相比正史,那些看似绘声绘色的历史揭秘、奇闻轶事似乎更能挑动读者神经,让读者更感兴趣。例如,我们曾有陈寿的《三国志》,也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前者是  相似文献   
233.
正古典宫斗大戏《甄嬛传》掀起了新一轮收视热潮,剧中的太医温实初以温暖的亲和力博得了众多女性观众的喜爱,用编剧流潋紫的话来说就是"嫁人要嫁温太医"。温太医的扮演者是青年演员张晓龙,本职是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喜欢历史的他,将秦、汉至明、清多个朝代的宫廷礼仪研究得一清二楚,成为国内唯一的古装影视剧宫廷礼仪指导师,曾为《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234.
毛泽东生前曾多次不厌其烦地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曹操。因而引起了人们种种猜测,有的认为毛泽东评价曹操属于在读历史书籍时,对人物进行臧否的范围,是他谈古论今的学术行为;有的认为毛泽东评曹操乃是他的英雄情结所致;还有的认为毛泽东评价曹操,纯粹是为了给曹操翻案。难道毛泽东重评曹操真的只是为了给曹操翻案,抑或是他的英雄情结所致?这里面是否还有其他特殊用意?本文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为你解开个中之谜。  相似文献   
235.
一个8岁就可以流利朗读《China Daily》上所有英文内容的孩子。 一个8岁就通读过《三国演义》和《四书五经》的孩子。  相似文献   
236.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可谓《三国演义》中最出彩的段子,后人大都将其视为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使然,其实,认真解读刘备"三顾茅庐"之行,就不难看出,刘备之所以"三顾茅庐"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的.刘备是一个胸怀匡汉宏愿且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物,然而举事初始,"将不过关张,兵不及三千",处境窘迫,大志难畴,急于求寻能兴国安邦的栋梁之才相佐,恰时,著名的隐士水镜先生向他举荐了卧龙先生诸葛亮.刘备虽知水镜先生所荐非虚,但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绝不会因人一言,就将自己匡汉安邦大业稀里糊涂托付给一个只闻其名,未见其实的虚幻之人,他需要亲自去听一听,看一看,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之行.  相似文献   
237.
王立常 《民主》2006,(12):39-39
读《三国演义》,人们都会为刘关张的悲剧而痛心疾首。刘备、关羽、张飞,为了匡扶汉室而桃园结义,立誓生死相共,共谋大计。刘备仁义贤德,怀有大志,又是汉室后裔;关羽、张飞都是具有万夫不挡之勇的猛将,后来又有号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诸葛亮和庞统的辅佐,周围还凝聚了一大批如赵云、马超、黄忠、孙乾、糜竺等有本事的武将谋臣。这样的一个领导班子,应当说是组合理想,战斗力很强,很有希望的。但这样的班子最后却成不了大业,还导致三国中蜀国先亡的后果,岂不令人深思?其实,蜀国的早亡是必然的,除了天时、地利等因素外,主要败在…  相似文献   
238.
鸿伟 《南风窗》2007,(22):15-15
昔日风云一时的金三角"毒品大王"、曾自封为"掸邦独立国""总统"的坤沙10月27日病逝于仰光家中,享年74岁。有着中缅两国血统的坤沙18岁就组成武装部队,除了贩毒,还走私宝石,贩卖军火,以为所谓的"民族革命运动"筹  相似文献   
239.
张鸣 《廉政瞭望》2014,(4):44-44
三国演义》问世的时候,辽东的满人还是明朝旗下的百姓,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由于长期跟汉人杂居在一起.部落上层听得懂汉文,下层百姓也能听得懂汉话。从文学史上讲,《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宋元以来.三国故事是民间讲史说唱的重头、茶楼瓦舍,三国争霸的事儿,百说不厌。有了这样的基础,《三国演义》一出世就大卖。可惜当年没有版权制度,否则作者罗贯中肯定变成富翁,不至于到今天.人们也弄不清他的来历。  相似文献   
240.
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或是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人,大概都会吟或唱这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然而,很多人不一定知道这首词的真正作者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