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68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张友强 《世纪桥》2006,(5):25-27
弱势群体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何谓“弱势群体”,又如何救助“弱势群体”呢?一、弱势群体的社会定位“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一是城镇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分人群,年龄偏大,他们的年龄多在40-50间,知识层次偏低大多只有有高中、甚至初中毕业文化,且知识又老化。而恰恰是这部分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最重,他们是家庭中养家活口的主力。他们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存状况:子女的教育、父母的赡养。社会上流传的所谓“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读书时,又赶上文化革命,该工作时,又要上山下乡,养家活口时,又要下岗”,主要是针对他们来说的,所以这部分人生存问题的社会影响面最大。  相似文献   
112.
张曙 《党的文献》2003,(6):57-62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是“文革”遗留下来的一大社会政治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打破思想禁锢 ,率先提出广开就业门路 ,逐步结束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他还对下乡知青的回城请求和回城知青的就业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在他的积极推动下 ,知青问题最终得到了较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13.
光荣属于谁     
光荣一词,曾被冠以数不清的内容。比如“当兵光荣”、“上山下乡光荣”、“节约光荣”等等。那么,此时此地,我要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光荣属于我院参加优秀公诉人评选活动的检察官们。  相似文献   
114.
那场大火难以磨灭的记忆 迄今,我一直保留着当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时的采访记录本,还有一大摞属于那个时代,都和大火相关的中央和地方的报纸。不仅是因为我在火场采访了二十多天的缘故,也不光想知道我报道过的那三十几个人的近况。诚然,那里是我“上山下乡“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15.
下乡上山与上山下乡。从语法上说,它们是同一结构的联合词组,只是这一词组的前后两部分换了一下位置而已。但从历史上说,它们却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提法问题。1950年代,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难的国情,国家开始了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这就是下乡上山,这一保农业、促就业的试验持续到了文化大革命前夕。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本来是就业问题的下乡上山,却被当成政治运动去搞,指导思想偏了,工作上也出现严重失误。文化大革命期间,1967年7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此后,全国就通用了上山下乡这一提法。从下乡上山到上山下乡,不仅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发生变化这样一种客观事实,而且从细节上,体现了知识青年安置目标和方向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6.
好官小英     
小英是一名好官。所有同事、手下及认识她的人,无论是场面上还是私下,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都很少叫她的官称,而是叫:"小英"、"大姐"、"阿姨"、"奶奶"……而且是情不自禁发自内心的一种浓烈真情——在中国,把官做到这份上,是怎样一种付出?1969年,11岁的她离开京城,上山下乡。许多大哥哥大姐姐都在苦累中磨灭了豪情壮志,她更苦更累,但她一直是贫下中农赞赏和疼爱的"乖孩子",累得实在干不动活时,她就恨自己,因为,和她同龄的山里孩子  相似文献   
117.
丁世华 《春秋》2012,(1):34-35
1963年6月至7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大区精减职工和青年学生安置工作领导小组长会议,决定将大规模“动员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实施。自196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动员组织非农业人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并把上山下乡确立为城镇青年学生就业的一项长远方针,制定了一套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8.
他只有初中文化,曾经"上山下乡"当过知青,做过汽车保管员、司机,1998年转干走上纪检监察岗位后,在基层默默无闻工作了14年,今年58岁的他职务级别为正科。如果不是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突发心肌梗塞,倒在工作岗位上,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人生永远定格,或许很少会有人知道他的故事。他去世后,人们在怀念与悲痛中相互诉说,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点点滴滴汇集,悄然传扬,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  相似文献   
119.
李文清 《实践》2011,(6):15-15
孙奎连是一名重返"知青"路、带领第二故乡人民脱贫致富的共产党员。39年前,孙奎连跟着父母随医疗队来到宁城县大城子镇"上山下乡",在八里罕中学高中毕业后,他到了大城子镇鸡冠山村当了一名知青,那年他刚刚17岁。三年的"知青"生涯,使这个在大城市里长大的学生,成长为大队团总支书记、民兵副连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相似文献   
120.
一场声势浩大的干部下乡活动正在河北展开。2月10日起,河北省15000多名干部进驻5010个村。接下来的8个月,他们与原单位脱钩,吃住在农村,直到10月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