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1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952篇
中国共产党   247篇
中国政治   766篇
政治理论   156篇
综合类   106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714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631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行政不作为的内涵是指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义务,并不都以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可诉性行政不作为对应的行为不一定具有可诉性。国家应对行政不作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在行政不作为赔偿诉讼中应设定过错推定规则。  相似文献   
892.
893.
894.
正根据侵权法的一般理论,普通侵权案件应坚持"填平原则",即追究被控侵权入的责任以弥补权利人因侵权所受的损失为限;而对于损失的具体数额的确定一般由权利人予以举证证明。但是由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的特点,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以及被控侵权入因侵权行为所获得利润往往均难以计算,因此,法定赔偿的计算方式成为了侵犯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法院所通常采取的确定损害赔偿数的方式。而采取法定赔偿的计算方式,其"先天的缺陷"在于其不确定性,从而难以与"填平原则"相一致;此种情形在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95.
新颖点指授权外观设计区别于现有设计的显著区别特征。通常授权外观设计的新颖点更吸引一般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外观设计侵权判定中,借助于设计新颖点的分析有助于判断授权外观设计与被诉设计间是否具有相同相近似的视觉效果,从而判断是否侵犯外观设计权。分析美国外观设计侵权判定的新颖点测试的演进;进而澄清美国在EGI案修正后的外观设计侵权判定标准中如何分析设计新颖点。最后,探讨我国如何分析外观设计新颖点以判断是否侵犯外观设计权的借鉴。  相似文献   
896.
交通事故受害人获得交强险赔付的前提是存在合法有效的保险合同。当交强险合同不成立、未生效或无效时,交通事故受害人面临纯粹经济利益损失,应当得到侵权法的保护。我国《交强险条例》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部分条文构成了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法律,机动车所有人、驾驶人以及保险公司有义务确保交强险合同合法有效。法定义务人因过错违反该法律并造成损害的,应当在交强险保险限额内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897.
天朝公司是“天朝”文字及图形商标的商标权人。天朝公司是生产防冻液的企业,一直将此商标用于自己的产品上对外进行销售。运河化工厂也是生产防冻液的企业。1998年9月,运河化工厂从为天朝公司生产外包装桶的北京市环亚塑料制品厂购买了刻有天朝牌商标图形和天朝字样的防冻液外包装桶4160个。对此,运河化工厂称,  相似文献   
898.
当今中国,制假侵权犯罪非常严重,且已经具备产业化特征。究其原因,既有利益驱动、法制意识薄弱等内因,也有违法成本低、市场需求大而监管不利等外因。侦查此类犯罪,要突出重点,发动群众,进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通过顺线追查、追根溯源来发现线索、扩大战果;通过情报导侦,做到精确打击、全程打击;对一些重大案件要深度经营、联合侦查,适时发起集群战役。  相似文献   
899.
司法实践中,对于徇私枉法罪中“明知”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多数人认为“明知”必须以原案确实构成犯罪,且已被法院判处刑罚为前提,否则,“明知”有罪的徇私枉法罪无法成立。笔者认为,这种观点的实质是规避法律。其理由是: 一、“明知”原案构成犯罪,是徇私枉法罪主体直接故意犯罪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是行为人的认识问题。而原案构成犯罪是实体处理结果,需要完成一定的诉讼程序。由于证据、立法诉讼环节等方面的原因,“明知”的有罪行为有时也可能以证据不足,不能认定为犯罪而告终。因此,徇私枉法罪的认定只要有“明知”有罪的认识和具体的杠  相似文献   
9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