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青年思潮的世俗化倾向不仅是青年反思历史和现实,进行主观选择的结果,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青年思潮的世俗化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  相似文献   
112.
哲学,宗教与中国文化精神:兼论中国人信仰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与世界其他主要化的重要不同在于,中国化的基本精神是人主义的,不是宗教神学的,在中国历史上,官方信仰了、学信仰也间信仰互相交错又彼此疏离,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及其在整个民族化中的作用十分复杂,从全局上看,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互渗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褒庇的主干和基本线索,提供给中国人尤其是知识人以安身立命的依托。虽然道教、佛中国历史上也有长久的影响,但追求彼岸不是民族化的主要传统。了解中  相似文献   
113.
世俗化”是当代宗教与社会变迁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本文的议题即是关于社会大众倘若不再被某种信仰所左右,而是呈现出一种在社会层面逐步推行科学理性知识(对社会进行全面的制约),以此作为对现实生活的肯定与关注的征象之场域中,社会个体生活境遇中的困境脚本将如何上演的议题。  相似文献   
114.
吴业国 《求索》2014,(1):155-158
基于唐代文献记载,城隍神格的转变出现在唐代中叶的江南地区,并成为普遍性的民间信仰。唐朝城隍神格由自然神转变为人格神,反映了当时造神的社会需求。城隍职能不断扩大,并入主“冥司”,具有阴间审判功能,形成了类似官府的结构。城隍信仰中的英雄人物,被世俗权力所利用。同时,因世俗权力的推波助澜,城隍受到封爵,城隍信仰的地位日益巩固。  相似文献   
115.
王思远 《唯实》2012,(6):27-30
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宗教世俗化理论成为国内外宗教社会学界的主要论题,宗教信仰出现了逐渐转化为私人领域和"私人"事务的趋势。在当前我国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为指导的宗教文化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也呈现出了私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6.
《左传》载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历代学者训释"则以观德"皆聚焦于"则"字,且以后世的道德观念训释前人,不甚恰当.西周初年"德"的观念更为重要,"德"既源自上帝、祖先神又开始与积极主动之"敬"的观念相融合.周公"则以观德"是"仪式刑文王之德"的产物,周公所制礼乐(礼则)源自文王虔敬上天、恭敬人事而形成的"德型"."德"为"则"之根源,"则"为"德"之具体落实.周公制礼作乐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以制度典礼(礼则)落实文王之"德型",由此永葆天命.从文王树立"德型"到周公"则以观德",世俗化、人文化的礼乐制度逐渐成为维系当时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与手段,政治秩序、社会准则与思想文化的道德化发展路向亦由是得以奠定.  相似文献   
117.
杨晔 《新东方》2014,(5):22-27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皮埃特洛·彭波那齐承认信仰高于理性,同时试图在理性的范围内探索宗教和宗教现象。他认为人最高的幸福不是思辨理性的沉思,而是伦理道德的完善,而宗教是提高个人和社会的伦理道德、为人的此世幸福服务的工具。彭波那齐的宗教观,可以看作是中世纪和宗教改革之间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点,指示了在此之后宗教思想发展的理性化、道德化和世俗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8.
圣人人格是历代儒家学者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儒家学者的圣人观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嬗变,特别是在圣学内容和成圣路径的规定上。明代大儒王阳明认为"尧舜人人学可齐",只因圣人与常人之心本无二致,圣人之知只知天理,圣人之学惟致良知,圣学功夫只要知行合一。显而易见,世俗化的规定是王阳明圣人观的显著特征。透过王阳明的圣人观,结合其产生的理论渊源和社会背景后不难发现,针砭时弊,揭露时学误人之实,拔本塞源,力倡回归圣学之事,乃是其所蕴含的真正旨归。  相似文献   
119.
现代化是我们目前提得比较多的话题,它包括物质和思想上的现代化。深刻认识现代化内涵,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方向。今日,本版特刊发14位学者、艺术家、普通群众的心声,看看他们是怎样理解世俗化、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20.
李浥 《重庆行政》2014,(1):103-105
正作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集成者,石窟艺术造就了民族文化的文化空间,必然反映地域文化特点。西南石窟艺术中,四川安岳、重庆大足石刻以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川渝风格"。安岳主要以摩崖石刻著名,全县境内现有217处,10万余尊宗教造像。安岳石刻盛于唐、五代、北宋,元、明、清渐少。蔚为壮观的石刻文物,成为研究1000多年来社会史、文化史、宗教史、书法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