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自然经济的“天然”束缚作用、全能政治的“消解”作用和儒家思想的文化霸权等是公民文化历史缺场的原因。在引入西方式公民文化过程中,我国学者在研究方法、研究预设和研究重点方面存在着简单的“理论模仿”,非正当性“对待”传统政治文化,注重“形式趋同”、忽视“功能趋同”等问题,因此,要实现公民文化在中国生根发芽,需转变研究范式。未来趋向必然是公民文化的世界化与中国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南北韩即将统一之际,有必要制定国家统一后的统合发展战略,绘制韩半岛宏观统合发展构图。这一构图的目标在于按着内陆中心轴和四方位外向发展带,对内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对外谋求国际化、世界化和地方化的和谐,同时向着东北亚中心地的目标持续地推动国家的统合发展。同时,从功能性统合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构建韩半岛国土空间,如设定新的广域行政区划,建设新的首都,调整汉城、平壤及主要大城市的职能等。  相似文献   
13.
人类步入充满复杂性的世界化时代,面临着空前挑战和空前机遇。“和平与发展”可泛化为“安全与发展”,安全与发展是世界化时代所有主体都必须面对的两大基本问题。当代人类安全正不断面临最严峻(包括各种“非典型”)之空前挑战。利益是安全与发展的共同本质。“三个代表”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本质是中国领导层把握文明演化之系统思维。从科学发展观可逻辑推导出科学安全观。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安全观构成广义的科学发展观或社会系统观。在社会系统观指导下整体实施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高度和谐,安全与发展高度统一,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高度统一之世界化时代先进治理模式。应以社会系统观构建综合集成之认识-实践体系,实现世界化时代综合集成之先进安全模式——安全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提出和阐发的"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深刻阐明了哲学与世界的相互关系。这一思想既是马克思大学期间哲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也是马克思未来思想发展的新的起点和指导思想,成为一条红线贯穿于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马克思这一思想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步入充满复杂性的世界化时代,面临着空前挑战和空前机遇。“和平与发展”可泛化为“安全与发展”,安全与发展是世界化时代所有主体都必须面对之两大基本问题。当代人类安全正不断面临最严峻(包括各种“非典型”)之空前挑战。利益是安全与发展的共同本质。“三个代表”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本质是中国领导层把握文明演化之系统思维。从科学发展观可逻辑推导出科学安全观。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安全观构成广义的科学发展观或社会系统观。在社会系统观指导下整体实施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高度和谐,安全与发展高度统一,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高度统一之世界化时代先进治理模式。应以社会系统观构建综合集成之认识一实践体系,实现世界化时代综合集成之先进安全模式——安全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本期推介     
<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化、民族化、时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理论结晶,具有共同的理论语境和现实语境,吸收了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试图解决共同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但同时由于视角、方法和路径的不同而存在着显著的差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礼银在《论中西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与路径》一文中认为,有必要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纳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整体视域,与中国马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与公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和公民的权利—国家权力”范式在启蒙时代的建立 ,民族国家与公民开始发生一种“直接面对面”的联系 ,民族国家循着“权利”和“形式法律”之名日渐深入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球化背景下 ,这一格局受到了挑战。国家与公民的直接联系为社会权力中介所隔断、全球精英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公民依凭世界性力量反对国家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民族国家与公民“直接面对面”的模式 ,同时 ,这些新变化和新趋势也为现代社会走出“日常生活的国家殖民化”提供了机遇和可能  相似文献   
18.
以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竹林中》和《罗生门》为基础改编的电影《罗生门》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后,引发了日本和欧美评论家的争论,吸引了世界学者的目光。从《罗生门》衍生出的“罗生门效应”一词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代名词,延伸至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随着影响的逐渐扩大这个代名词甚至出现在欧美等国家的日常话题中。其演变形成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不同文化乃至文明之间的碰撞、接受与融合。文章对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进行阐述,并分析和探讨其蕴含的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新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在这70年里,中国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创新发展也遭到各种各样的质疑。回顾与总结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花木兰是民族的.但是把花木兰变成世界的是迪斯尼:酱油是民族的。但是让酱油进入全球超市的是日本:杂技是民族的,但是把杂技融入世界的是加拿大的太阳马戏团。如果缺少了世界观,中国可以从“来料加工”提升到“来料创新”或“原料输出”,但是难以到达“原料创新世界化”,更别谈“来料创新世界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