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明季东林党人提出的"君臣分治"主张,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议题,研究者们认为,刘宗周是东林"君臣分治"主张的代表,然而,对刘宗周政治思想的研究较少,更缺乏对刘宗周奏疏等政治文献的第一手材料的考察。这就有必要回到刘宗周的奏疏,以文献为依据,考析其君臣分治思想的脉络,厘清其分治理念提出的时间与表述方式,以及其将分治理念上升为政治纲领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王雪平 《党政论坛》2013,(10):46-47
明代东林党入顾宪成,曾以南京永济寺的一副对联“松声、竹声、钟罄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为蓝本,为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撰写了一副对联,联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相似文献   
13.
身处公意萌动而皇权专制高度膨胀的明朝后期,顾宪成以天地之善脉和"天下公器"的担当者自居,重新阐释君臣之义,质疑君主权威与神圣性,这对儒家君子人格固有的忠君价值造成了伤害。顾宪成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在忠君本分上的不足,为此歉疚不安。他过度表达的忠君言行与君臣情深,是应对歉疚之情、缓解精神危机的忏悔与补偿。在君子担当与忠君品格的矛盾摩擦中,顾宪成以一种扭捏的姿态开启了质疑乃至批判君权之天然合法性的思想解放历程。  相似文献   
14.
"汉奸"这恶名,自汪伪被翦灭以来,久不流行,近年却忽然风行起来。颇多网上写手,论辩之间,俨然讨逆军,动辄便给论敌扣上一顶汉奸、卖国贼之类的帽子,弄得仿佛汉奸满天下。其实,这些论敌哪里是什么汉奸,不过是思想观念上的异己者而已。将"汉奸"恶谥加诸论敌,乃一刻毒的制敌法。国人普遍心理,汉奸坏于敌国,恨汉奸甚于恨敌国。即便是招纳汉奸的清廷,也把汉奸列入《贰臣传》。日寇虽然利用汉奸,内心却  相似文献   
15.
唐颐 《福建乡土》2010,(5):49-51
一个野寺里,恰巧学使左光斗视察学政,也到此避风雪,遇到史可法,看见他所写的文章,视为人才,亲点他为县学第一名。左光斗乃东林党中的铮铮人物,后被阉党魏忠贤残害,这些都对史可法影响很大。史可法任过地方官,饱经忧患。当他看到清兵长驱人侵,北京失陷,吴三桂出卖祖国时,  相似文献   
16.
谌旭彬 《各界》2011,(11):45-48
1624年六月,副左都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24项大罪,东林党人与魏忠贤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为平息风波,朱由校谕令正抱病在家、请求退休的叶向高返回内阁供职。然而,叶向高不但没有完成这场调停,反而被二者合力推离出了1624年的大舞台。那么,一向擅长调和的叶向高为何失手了,他又面临着怎样艰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17.
谌旭彬 《各界》2011,(10):49-52
1624年明帝凼最大的历史事件,莫过于东林党领袖杨涟上疏弹劾大太监魏忠贤24项大罪。许多年以后,人们将这一年当做魏四甚至整个宦官集团掌握明王朝政局的起始,但很少有人反思:  相似文献   
18.
朱由校(1605~1627),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1620—1627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母为恭妃王氏。他是在朝中正直派大臣的拥护下登基继位的,所以曾重用东林党人,也革除了一些前朝弊政;可他又实在离不开邪恶的客氏魏氏,以至让他们横行内宫外朝,把整个国家搞得乌烟瘴气。他喜好玩乐,尤好木工,本可以做一个不错的木匠,谁知却坐在了龙椅之上,遂抡锛弄斧,把个大明元气戕毁殆尽,促使它迅速走上了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