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46篇
中国政治   238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CHINESE music is as old as Chinese civilization. Traditional music is based on the pentatonic scale, and is melodic instead of harmonic. Despite the sheer dominance of Han culture, it is in fact a synthesis of the music of other nations that reveals the intricacies of influence by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This explains the smooth transparency of violin music in China.  相似文献   
382.
安北江 《思想战线》2023,(2):123-134
古代中国的“天下秩序”与“国家秩序”建构理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传承性,且贯穿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宗法式与地缘式的“天下秩序”理念,是古人诠释世界和维系国家政治安稳的核心思想。二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王朝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华文明核心体的形成和族群意识的凸显,是“天下秩序”得以传承与变革的基础。“国家秩序”和“国家政治体系”的建立,是古人想象“天下秩序”崩塌与重构的结果。在“国家秩序”建构中,“一统观”与“正统观”成为主体民族政权角逐天下后的政治意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与“天下秩序”理念,形成历史上的“中国精神世界”,最终成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向心力。为此,历史上的主体民族政权,以“中国”为核心的天下一统理想才得以实现。阐释古代中国“天下秩序”理念的传承与变革,对进一步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间接回应了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来倒叙解构历史中国的舛误。  相似文献   
383.
庄祺 《理论研究》2023,(5):66-73
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人民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深刻的认识,中华文明五个方面的突出特性指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实可能性、发展必然性和道路认同性。“两个结合”的提出和不断深化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提供了有力指引。在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党和人民将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更大的自信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384.
长城获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高光时刻”频频出现。这些“高光时刻”,是新时代中国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生动例证一一从长城到大运河。  相似文献   
385.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第二个结合”理论找准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助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为引导读者更加深刻认识“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本刊特推出一组文章,以此感受文化自信、解码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86.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讲话深刻论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遵循。  相似文献   
38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立足扬子江联通大海、交汇运河、汇聚名城的独特条件,推动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建设高颜值的长江文化融合区。  相似文献   
388.
一百多年前,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中华文明之问”,期待国人做出“第二次之大贡献于世界之进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懈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发展,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蓬勃生机,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中华文明之问”作出了新时代的庄严回答。  相似文献   
389.
李虎群 《人民论坛》2022,(6):117-1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论述,指引我们看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文明史意义,现代性地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根”和“魂”,为新时代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的根本精神指明了方向。一是中华文明的生命观和历史追求;二是中华文明的学习精神和融合能力;三是中华文明的义勇精神和群体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准确领会中华文明的“根”和“魂”,才能真切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对于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伟大意义,并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90.
《先锋》2022,(9):65-75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放眼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9600多万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4亿多中国人民追梦圆梦的奋斗图景何其壮阔。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带头”……本期,我们聚焦2022年度“蓉城先锋”十佳党员示范标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