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43篇
中国政治   231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晓沙 《台声》2007,(10):86-95
如果说黄河文化孕育了中华文明,那么在北京,什刹海就是滋润、造就北京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宗源。与中南海等皇家园林不同,什刹三海是一座属于平民百姓的城市乐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与时相沿的人文氛围,使几百年 间的什刹海始终赋纳着闲逸而不失健全,清雅而不失热烈的人气,京城人也亲切地称其为“海子”。  相似文献   
92.
中国古代典籍承载着中华文明,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饱含着无尽的精神营养,其丰富多彩的为政思想,便是这浩瀚史海中一枚色彩绚丽的珠贝。它虽产生于彼时彼人,与现代民主政治不可同日而语,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辩证思维,其基本精神的某些方面与现代民主政治思想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93.
书海导航     
《学习月刊》2014,(9):56-56
瞩望新轴心时代:在新世纪的哲学思考 本书系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探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儒学第三期发展等问题之新作;尤其标举反本开新这一重要的哲学命题,指出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在于紧紧抓住当今中西文明对话、激荡的契机,反思、自省其传统,打通中西古今,从而使我们在华夏文明的丰厚遗产的基础上重建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为在新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寻求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立足点。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95.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作为原生文明的自立之道。从近代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特别是19世纪中叶中国被卷入世界体系之后的西学东渐,到新时代蓬勃开展的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这一历程证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事业重要的新进展。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实现人类永续发展。这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演化的新形态,承载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96.
THE ancient city of Kaifeng sits at the center of the Central Plains, by the Yellow River in Henan Province, where the first ligh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shone. Due to its central location, Kaifeng took several turns as national capital and home to seven royal families that ruled either a united or broken Middle Kingdom. Today the deep tincture of its antiquity can still be seen or sensed on a trip to this 2,700-year-old city,  相似文献   
97.
《中国保安》2011,(11):3-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的画卷中,我们不缺少孔子、范仲淹这样泽被后世的道德典范,新中国走过的历程中,我们也不缺少雷锋、焦裕禄这样的时代先锋,他们用自己光辉灿烂的精神力量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路。在当下,我们仍从他们的人生道路和言语中汲取着精神的滋养。  相似文献   
98.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结提炼了和平性在内的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的“精准画像”。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学理基础和实践需求,其立足于深厚的民族基因、科学的价值指导、切实的实践基础以及现实发展需要;有着深刻的内涵要义,既是达到的一种和谐、和睦、和平的状态,也是中华文明其他特性久久之功和中华民族自身行事宗旨。其呈现状态主要体现为:相互尊重、和谐共存的共处状态,交流互鉴、求同存异的共通状态,命运与共、携手同建的共创状态,和衷共济、成果共享的共赢状态。切实推进中华文明和平性延续传承,需要坚定党的领导、全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整体普惠共赢,走深特色文化道路、承担新文化使命,贯彻和平安全理念、创人类安全共同体,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共护地球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99.
世界四大文明,唯有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久弥新。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提出了人类文明的色系概括和液态学说,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分析了中华文明的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和农耕经济下的经世致用的人生哲学,提出千里的空间纵深结合千年的时间跨度,中华文明犹如开放、包容、共治的交流平台。最后,得出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文明体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奋斗创造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在新时代成功推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正式出场。党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中,凸显了这一崭新的文明形态领导力量的先进性、奋斗目标的人民性、结构要素的整体性、建设关系的和谐性、世界愿景的合理性等显著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伟力,赋予了中华文明新生机,开辟了社会主义文明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样态,对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