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55篇
工人农民   51篇
世界政治   1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479篇
中国共产党   2162篇
中国政治   2735篇
政治理论   701篇
综合类   1025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640篇
  2021年   628篇
  2020年   619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582篇
  2012年   464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生态文化在乡村经济社会经历了由强势到弱势的演变过程。现阶段,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环境治理、生态维护、文化繁荣、乡风塑造、绿色发展等问题,必须重塑生态文化主导地位。福建省乡村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文化建设先天优势显著。文章从"为何要建设""谁是建设主体""如何建设"三个层面,对福建省推进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2.
正今年1至1 0月,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共完成投资376.1亿元,为年度计划任务315.4亿元的119.3%。据统计,完成投资排位依次为:小康房(1 3 0.5%)、小康路(127.2%)、小康讯(109%)、小康寨(106.7%)、小康水(104.6%)、小  相似文献   
183.
农村人口向城市社会和非农产业流动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人口对于生存机制变迁的理性反应。中国农村人口之所以在实现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的同时难以实现身份流动,既有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阻滞,也有农村流动人口自身理性选择的原因。这种农村流动人口的"联根式流动"现象具有隐蔽性,对于农村流动人口的市民权利建设、乡村治理实践以及农村改革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求我们转变政策思维以应对流动社会的到来,同时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等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4.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治理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继权  王明为 《求实》2016,(10):78-86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正式超过农村人口,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和以农立国的社会来说,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表明,以农为主及以农立国的时代正成为过去,一个以城镇主导及以工商立国的城市中国的来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人口向城镇集中而农村空心化,农村社会的开放性与社区组织的封闭性以及城乡一体化与城乡二元体制的矛盾日益突出。各地政府也纷纷启动和加快了基层改革的步伐。人口、资源大规模流动,市场空间、城市空间以及人们的经济社会空间日益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划,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基层组织与管理单位,迫切要求构建与城乡开放流动和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基层治理体系。这不仅要求农村基层治理空间体系的重构,也要求农村基层治理制度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5.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亲子关系呈现断链或缺位状态,隔代抚养使乡村家庭遭遇育儿和养老双重压力.本文以H省D村家庭育儿观念变迁和代际合作实践为例,根据祖辈参与儿童抚育的程度和方式,把隔代抚养模式分为祖辈“较少参与型”、“适当参与型”、“较多参与型”和“完全托付型”.在祖辈“较多参与型”和“完全托付型”模式中,祖辈的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不利于儿童发展.政府和社会应及时提供社会保护和支持,形塑“断链后的再链接”机制,破解隔代抚养儿童社会化障碍,增强乡村家庭自我保障和抵御风险能力,为儿童成长营造健康的心理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6.
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我省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满怀豪情,共赴盛会,共商国是,共谋发展。虽然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有着相同的履职立足点--胸怀大局;虽然他们的关注点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怀揣着同一种信念--履职为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倾听他们的履职想法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87.
为创新农村基层管理与服务,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自2012年8月以来,秭归县水田坝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和安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王家桥村创建试点经验为基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依靠群众、探索创建举措,稳步实践“幸福村落”创建,搭建村落小舞台,凝聚管理大能量,呈现出“群众工作好做、公益事业好办、社会风气好转”的良好局面,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8.
制度政策强势改造民俗是一种典型的单向、压力式介入,忽视了民俗文化的自主性和农民的主体性,结果引发了政策的执行偏差甚至失灵问题。从调查来看,鲁西南农村当前推行的移风易俗改革,通过将政策的执行权下放给村委会以及红白理事会,实现了从政策主导到政策引导的转变以及"制度刚性"与"治理柔性"的结合。研究发现,国家政策规定与基层灵活操作结合、组织保证与传统底线维持、政策引导与新风尚倡导、农民参与与相互监督构成了政策与民俗良性互动的实践机制,保证了当前政策介入的合法性、合理性、前瞻性与公共性,保障了政策目标实现以及民俗文化的再生产,是互动理论在制度政策与非制度民俗之上的具体实践。移风易俗改革的方式和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互动兼具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9.
当前关于农村老人的研究多宏观理论分析而少微观经验研究,多客体化的外部视角而忽视了家庭的能动性与老年人的主体性。在广西乙丑村,作为主要的家庭成员,老人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与生产劳动,程度不同地参与家庭决策,在家庭中持续发挥作用。在青年人婚姻方式的选择、家庭的分合决策中,人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家庭策略,其间老人的生存需求也被纳入考虑,而没有被忽视或牺牲。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充分认识并调动家庭的能动性与老人的主体性,激发农村的内生动力,对于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0.
李亮 《桂海论丛》2020,(1):64-70
在实践中,传统村落往往陷入保护和发展很难达到平衡的困境,这主要是由传统村落相对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和村落优势产业发展的不充分的矛盾造成的。传统村落具有生态旅游、特色农产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资源,这些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与村落保护之间具有优势互补、空间共生、属性和目标一致等特点。由于传统村落的特殊性,产业发展应遵循克制性、可持续性原则,构建村庄共同体、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协调好村落村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确立村民作为村落开发的主体地位,整合人才、物流、资金等资源,在政府的监督与政策支持下,形成利益主体共赢、产业发展互动、产城联动等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