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6篇
工人农民   40篇
世界政治   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7篇
法律   240篇
中国共产党   719篇
中国政治   1057篇
政治理论   200篇
综合类   2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城白雪,凋残春草;纷纷扬扬的雪花,送走了书坛大家刘炳森。 2月 15日凌晨 4时,炳森走完了他生命的 68个年华的最后终点。墨渖欲滴,锥管悬寂,令人心痛而亟罄哀忱。 我与炳森有近 20年的交往。上世纪 80年代中期由画家友人介绍相识,过从未密,却成为淡泊之交。炳森为人颇忠厚,念旧,重情。他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之后,声誉日隆,相继又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社会活动、讲学、出访冗杂,加之我惧趋势之嫌,交往渐淡。上世纪 90年代中期,我曾被借调到中国文联,参与创办《中国艺术报》,因工作关系,与炳森更多过…  相似文献   
12.
贾诚隽书法     
余之长句为絮风题《多少楼台烟雨中》图卷,尝倩贾公诚隽先生为书,昨往观之,先惊后叹。巨制之下,满纸虬龙,清风嘘拂,恍似神游。归持萦系。反复瞻视,心有所感,乃有小记。  相似文献   
13.
《正阳门外》是作家沈家和创作的系列京味小说,共九卷。其中前六卷《鬼亲》、《活祭》、《老铺》、《药王》、《鼓妞》、《曲身》均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j1999年11月25日,双方(作家沈家和与北京出版社)就出版、发行《正阳门外》最后三卷小说《坤伶》  相似文献   
14.
由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的双拥文艺创作活动结出累累硕果,从全国各地、各部队报送的327个双拥文艺创作作品中,经过专家认真评选,舞蹈类、歌曲类、曲艺类、歌(戏)剧类、小品类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作品86个,优秀组织奖10个。从这批获奖作品中,各个门类创作数量丰厚,形式、风格、流派多样,体裁、题材、主题丰富,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新时期双拥文艺欣欣向荣、蓬蓬勃勃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郎伟 《共产党人》2005,(6):52-54
散文的创作是一种心灵的事业而非简单的文字表达。有生活阅历,没有才情和智慧写不好散文;有才情而阅历浅薄、识见平庸者也称不上是出色的散文家。只有将阅历和才情、思想结合得相当完美的作者,才可称得上是优秀的散文作家:基于上述理由,多年来我一直喜欢阅读“上了点岁数”的人所创作的散文。因为我相当看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对一个散文家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7,(8):51-52
千百年来,举不胜举的回族艺术家们在艺术百花园里不断耕耘,倾情奉献,推动了祖国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7.
陈辽 《唯实》2003,(8):183-186
2002年3月5日,朱镕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把"弱势群体"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在社会主义中国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8.
老舍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身兼小说家与戏剧家的双重身份。他的小说创作的某些特征明显地渗透在他的戏剧创作之中,从而以他独特的创作思维和美学追求,创造出了独具老舍风格的戏剧文体,给读者和观众以全新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9.
刘佑局脱口成诗,被誉为当今岭南奇才。据说,他第一次拜见著名学者文怀沙先生时,文老说:“人家说你是曹植、李白、我不服,现在以我为题马上作诗一首。”佑局仅迈一步,诗从口而出,“手摇扇子风徐来,指动胡鬓未曾衰,凌云壮志今犹在,不悔当年作书呆。”  相似文献   
20.
孙湘明 《湖湘论坛》2002,15(3):49-50
我们的前人用自己的观物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实践着绘画上的散点透视、意念性色彩、抽象性线条,以及俯观仰察的超时空组合。他们在审美理解上崇尚“意足不求颜色似”或“意到笔不到”的观念。中国古代美学很少从美的本质进行讨论,认为任何语言或文学符号都不会与事物完全对应,要真实理解事物,只能靠领悟的最高境界。因此讲究“神会”、“意趣”、“传神”、“气韵”等。由于主要从心理方面进行阐述,所以便引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对客观事物美的解释。正因如此,导致我国古代绘画追求的目的在于“象外之意”的绘画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