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浙江省绍兴县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共同思想基础,运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框架下,各党派之间的监督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即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各民主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在这三方面监督中,主要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这种监督本质上是一种民主权利、民主形式和民主渠道的体现,不是权力对权力的制衡,被人形象地称之为“柔性监督”,但这种“柔性监督”并不等于无效监督,不能没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13.
中共八大在党的文件上首次对政党制度做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指导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笔者认为,这是中共八大的一项重要内容,标志着我们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从策略层面上升到国家政治建设的高度,对国家的政治建设和各党派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谢勇 《民主》2008,(5):7-7
“五一口号”发表已经60周年了.在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始终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互相监督、荣辱与共。实践证明.这种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团结奋斗。不断前进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作为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创造和重要制度安排,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萌芽孕育到正式提出并成为政协的主要职能,民主监督经历了一个逐步明确和充实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行了有益探索,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在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上,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互相监督;要重视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坚决反对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在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提出调查研究,区别对待的原则,慎重处理民族问题;重视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首次提出反对两种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7.
从1952年加入农工党,至1998年退休,我作为一名农工党员,为农工党的发展和建设,为我国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奋斗了一辈子.整整46个年头。回眸往事,心潮澎湃,我近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是伴随着中国的统一战线事业.伴随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十六字方针一路走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2,(12):36-38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政协是巩固和扩大我国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也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并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需要政协就有关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相互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及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促进社会和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方针以及民主党派监督在中国的特定性的同时,也要看到民主党派监督在一定程度上的虚位性,并严肃地对待这一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多年来,郑州市委在长期多党合作的实践中,始终秉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行,多党合作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