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0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3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92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幸福是古希腊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在前人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幸福观"体系,主张幸福是最高善,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幸福还需要外在的善,强调公民个体幸福与城邦幸福的一致性。德性伦理视野下的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于建构当代幸福观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12.
曹康莉 《理论月刊》2023,(11):18-25
亚里士多德式马克思主义洞察到了马克思伦理思想中存在规范内容的特点,它吸收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美德伦理学所提供的理论资源,致力于把马克思思想放置到亚里士多德伦理传统之中加以诠释。在价值取向方面,它把马克思学说解读为伦理—政治体系:伦理部分揭示出好生活的构成要素,政治部分则保障着好生活的现实化。在方法基础方面,它把马克思思想重构为“类本质—异化—革命—复归本质”的框架,试图把本质概念及其内在的目的规定性作为规范来源。然而,该进路忽略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整体性和独创性。实际上,随着历史唯物主义被确立为根本方法,马克思开始批判亚里士多德式的本质概念,个性和解放个性的否定式表达取代了本质和复归本质的思考框架,成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规范基础所在。因此,考察和反思亚里士多德式马克思主义对于理解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