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74篇
中国共产党   359篇
中国政治   450篇
政治理论   254篇
综合类   3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李敏 《当代世界》2014,(9):80-81
<正>文化外事是由文化主体执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外事活动。其主体成分复杂,需要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主体建设。一文化外事以文化为内容和载体。狭义的文化外事即文化外交:"是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活动,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政府机构是狭义  相似文献   
202.
实践主体性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主观性、自主性和能动创造性,依据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实践主体性可以区分为有着不同规定、表现和作用的生产活动主体性、生活活动主体性、交往活动主体性、管理活动主体性、探索活动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3.
研究马克思教育哲学不仅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领域,深化对人的本质和发展理论的探究,而且对坚持教育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实现教育公平,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分离。必须从马克思学说的整体视域中,从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有机结合中,实现教育的人本价值取向和教育客观规律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204.
孔子以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闻名于世,无人不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孔子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怎样,他有哪些重要的主体性教育思想,至今无人研究.事实上孔子以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仁爱的一贯品性、对人的主观精神的张扬以及丰富而又深刻的教学实践而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探索和实践主体性教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5.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变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也为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启示。“以学生为本”,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6.
魏雪芬 《学理论》2010,(12):251-252
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技校政治课教学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7.
纪艳 《理论建设》2009,(6):75-76
译者是文学翻译的主体,译者的主体性是指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也是译者的主体意识之再现,译者的翻译观以及对翻译活动的理解,影响着译者的整个翻译过程,制约着译者的价值取向。许渊冲和庞德这两位文学大师,通过翻译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介绍到国外,让世界了解中国,使人类的文化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208.
实现人的主体性建构即人民当家作主,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真正确立了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地位,确保按人民的意志配置和使用政治资源,最终实现公民现代主体性政治人格的全面塑造。  相似文献   
209.
光在西方哲学里是真理的隐喻 ,是形而上学中主体的象征。在黑格尔美学里 ,光与理念可以互相阐释 ,具体表现在他按照艺术表现精神的程度给各门艺术的等级进行划分。黑格尔美学揭示了现代艺术反思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210.
可持续发展现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有必要从人的存在方式上建构其哲学基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并且不断地追求健全的主体性原则;在人与人或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上,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承认互主体性原则的规范和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