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76篇
中国共产党   361篇
中国政治   458篇
政治理论   256篇
综合类   3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292.
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导向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内涵体现为思想引领性、人民主体性、文化创新性、价值指向性、目标渐进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共识、价值共识、精神力量与智慧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向度在于,以富于凝聚力和先进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风尚;以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满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293.
文化馆“免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定位更加聚焦,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但是不少基层文化馆仍然存在服务供需链接不畅,履行服务职责效能不高的现象。基层文化馆亟需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和效能提升。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层文化馆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需要关注群众主体性。随着社会转型,人民群众主体性呈现出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双重特征,两者既相区别又有联系,其平衡点和连接点在于生活化。生活化正成为基层文化馆贯彻国家公共文化政策、服务人民群众的关键。生活化理念和导向为人民群众主体性呈现提供了可能条件,生活化的文化实践为人民群众主体性有机嵌入文化馆开辟了可能路径。概而言之,生活化增强了文化馆对人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嗅探能力和回应能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更加顺畅,提升基层文化惠民质量和效能,提供文化馆创新创造不竭源泉,激发基层文化活力,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94.
陈阳 《学习论坛》2024,(2):116-12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重大理论探索,需要回答它的历史定位和理论基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历史三形态”展示了一个“生命逻辑到货币逻辑及其复归”的总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值人类自我全面异化的第二个历史阶段即“物的依赖”时期,在价值设定上表现出一种对“资本逻辑”的自觉反抗。但它并不是第二和第三个阶段之间的“过渡形态”,更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仅用“世界历史”与“人的解放”的必然性与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难以完全回应这一理论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主体性思想则能有效地从“横向”的历史剖面来论证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建构何以必要和可能。基于价值论的“主体层次”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现实的“人类”这一主体层次并以“命运”为纽带而结成的最高价值主体,而并非以抽象的“类”哲学为其理论基础。只有通过唯物史观和价值论思想的双重考察才能合理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定位、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一项伟大实践活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价值矢量上同向同行,逻辑一致。通过价值关系和价值观念的双重批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  相似文献   
295.
王萌 《学理论》2010,(19):261-261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即为教学的主体——师资力量的培养。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素质教育.关键就要培养教师新的学生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这一观念在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就应首先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96.
张岩 《学理论》2010,(21):107-108
怀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中国当代中年人身上时有发生,并且多指向计划经济时代。通过以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性缺席以及多元文化中的认同两个方面对这种怀旧现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97.
中国模式和自我坐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模式讨论的混乱,毫无疑问和中国发展经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有着直接关系,但是也在于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至今对于自己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缺乏共识性认识,存在着主体的模糊和认同的摇摆  相似文献   
298.
张彤磊  朱卫 《传承》2010,(6):86-8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当代大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国情、国史的重要窗口。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沟通历史和现实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地反思"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思想精髓,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99.
张秀华 《理论探讨》2005,4(6):39-42
在生存论范式下解读工程,工程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来源于人的“自为本性”———类本性的不断超越,同时,随着工程活动的历史性展开,又确证和提升着人之为人的类本性。因此,工程成为人在世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建构,具有生存论特性。表现为:工程发生的“需要性”;工程运行的主体性;工程实现的“人类性”。  相似文献   
300.
对人民主体性的表达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从制度层面着眼,人民主体性既体现为社会主义制度为作为主体的人民服务的自为性,也体现为作为主体的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能动性,还体现为作为主体的人民自己支配自己的自主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主体性最强有力的制度表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秉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增进人民福祉,接受人民检验,在彰显人民主体性中持续推进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