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2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2篇
法律   1110篇
中国共产党   1263篇
中国政治   2017篇
政治理论   794篇
综合类   108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571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法官对证据的认定主要是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来解决的。从理论上说,法律本身是人们理性思维的产物.理性思维无法脱离逻辑思维而存在。并且证据之所以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是由于证据与要证事实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只要厘清这种逻辑关系的性质,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规则,从已有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从证据认定达到法律事实的呈现。虽然证据认定的方式存在逻辑推理与经验判断的不同,但必须承认,法官在运用证据证明要证事实时.也不得不受逻辑规律的制约。实践中,假言推理是运用最多的一种逻辑推理形式。法官在证据认定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都会运用到假言推理这一逻辑推理形式。  相似文献   
42.
“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最重要的范畴。从分析思路上看,康德意义上的自由经历了从由“物自体”到“先验自由”到“实践自由”的递进过程,其中道德法则的证成是自由升华的一个重要契机。康德自由理论凸显了“人是价值的存在”这一伦理学命题,对于当前的道德建设以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思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理性与信仰之间的争辩一直贯穿于西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历程中。从形式上看,强调理性之光明察上帝与信仰天启奉信上帝之恩召势成对反。但是,表面上的冲突掩盖不了二者均在确证一种有意义的生存方式的实质,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宗教的现实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44.
<正> 据统计,我国已与130多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刑法,建议增设妨害国交罪。早在六十代制定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及1969年签定的《联合国特别使团公约》和1975年的《维也纳关于国家在其对国际组织关系上的代表公约》中,都规定接受国对派遣国的外交人员、大使管、领事管、特别使团和有关国际组织等的保护。1973年在纽约开放签字的《关下防止和惩处侵  相似文献   
45.
卫韦 《前沿》2003,(10):186-188
法国的启蒙运动留给了近代世界一笔宝贵的财富———自然科学和理性。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议题 ,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无一不贯穿于法国的各个领域 :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甚至法国大革命也深受其影响。法国的理性不再扮演人的天赋能力的角色 ,而是作为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能力和思维方式。本位的主旨就是证明理性如何作为一种方法被法国人运用到极致的  相似文献   
46.
研究表明:我们相遇一个人,用来判明他的时间需7秒钟功夫。这段时间内的交往接触并不需要语言。我们有意无意使用眼睛、面部、身体或姿势来启动我们的真实感觉,同时也引起了一连串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47.
严雄飞 《前沿》2002,(10):128-131
中国古代社会慈善救助思想分为人性和理性两种思想。前者是从仁义出发怜悯他人 ,后者是仁义运用于政治的行仁政思想。仁是指导救助活动的准则和人性体现 ,仁运用于政治就会吞噬人性 ,成为服务于理性统治的工具。仁作为一种社会道德标准 ,激励人们向善 ,有利于社会相互扶助的开展  相似文献   
48.
比法院院长更崇高的事业,追寻"法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孟德斯鸠的研究颇多 ,风格各异。然很多人忽视他的思想与理性至上时代的联系性。本文试图将《论法的精神》置于理性至上的思想背景中来理解 ,把他在《论法的精神》中的主题鲜明地体现出来 ,并且在他散之又散的历史主义方法写作的这一文本中 ,找出“法的精神”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49.
哈贝马斯与交往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 ,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视域内 ,在交往范式的基础上 ,构筑起交往理性概念。交往理性能够弥合理性的裂缝 ,对抗工具理性的扩张 ,反对意识哲学的泛滥 ,破除传统哲学的理性神话和理性霸权。同时 ,交往理性又成为哈贝马斯思考人的解放 ,展望人的未来的方案。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无情消解理性的话语相比 ,哈贝马斯的理性话语更充满辩证的张力 ,更具有思想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0.
市场经济与民族精神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强烈而深刻地作用于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和观念,影响着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走向,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成为重构民族精神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