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91篇
中国政治   150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我未上网,也不常看《羊城晚报》.读2002年10月的《同舟共进》《思想争鸣》栏(以下简称《同》刊)才知道,前些日子在广东的《羊城晚报》上,还有过一场有关样板戏是是非非的争鸣.  相似文献   
202.
李莉 《党史博览》2007,(9):36-39
一 江青在北京搞所谓的京剧改革调查研究,以京剧革命的"旗手"自居,把"女皇"的淫威发挥得淋漓尽致.李琪就是在这种复杂微妙的情况下坚持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3.
田甜 《世纪风采》2007,(9):24-24,25-27
作为京剧四大花旦之一,苟慧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京剧大师,他所创的“苟派艺术”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京剧艺术。苟慧生,原名苟秉超,字慧声(后改名为慧生),1900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八里庄一个普通农家。  相似文献   
20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岸有知己,两心永相依。为庆祝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胜利闭幕,应全国政协办公厅和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的邀请,在国台办新闻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宁夏京剧团携新创大型现代京剧《海上生明月》晋京演出。  相似文献   
205.
林木 《党史博览》2012,(9):1+57-F0002,F0003
1964年6月5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拉开序幕。此前的1963年9月,文化部向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厅(局)及有关直属文艺团体发出通知,准备于1964年3月在北京举办京剧现代戏会演。后来,为了让各地有较多时间进行准备,会演举行的时间推迟至6月。1964年6月5日,会演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相似文献   
206.
黄烽:1916年出生于福安穆阳苏堤村。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3支队6团政治处做常务工作,任技术书记。1939年夏初,"江抗"奉命东进,因受伤留在澄阳湖一带养伤,是沙家浜36个伤病员之一。1939年11月,任新"江抗"政治处副主任,战地服务团团长。1942年12月,任52团政治处副主任、高邮独立团政治处主任、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七纵队团政委、华东野战军十一纵队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  相似文献   
207.
京剧堪称国粹,是融唱、念、做、打、舞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雅俗共赏,赏心悦目。它像一株美丽而古老的大树,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古色古香的传统风韵,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京剧的艺术魅力,不知迷醉了几代人,不知倾倒了多少国外观众。  相似文献   
208.
耿军  徐长安 《台声》2006,(5):77-77
台湾海基会已故董事长辜振甫的长女辜怀群,正在做一件将悲壮的史诗与悠扬的皮黄结合在一起的事——今年五月,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将在台北隆重公演新编大型京剧《原野》。身着蓝灰色T恤,一头短发的辜怀群,在中山北路台泥大楼三楼的“台湾戏棚”接受本社记者的采访。剧场的休息厅里悬挂着辜振甫先生生前着古装的剧照。“为什么选择曹禺先生的《原野》改编为京剧呢?”记者问。身为英国文学博士、曾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执教的辜怀群,尊敬地称曹禺先生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她说:“今年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先生逝世十周年。《原野》是曹先生的颠峰…  相似文献   
209.
走近梅兰芳     
电影《梅兰芳》的热映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位京剧大师。许多人慕名来到位于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纪念馆,在这座青砖石瓦的四合院里感受一代京剧大师的气韵。  相似文献   
210.
包公戏综论     
包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研究宋代以来以包公为原形的杂剧、南戏、传奇及清代京剧等文学戏剧作品,探讨其存佚状况,可以看到宋元至明清各个时期通俗文学包公戏创作发生发展以及衰落的全过程,以及时代的变迁赋予包公戏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