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91篇
中国政治   150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我叫赵葆秀,是北京京剧院的一名老旦演员。今年9月10日教师节前后,我的戏剧展演活动在梅兰芳大剧院连续演出了三天。演出结束的时候有记者采访我,问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我就说了一句:"吃水不忘打井人"。我11岁的时候,考进了北京市戏曲学校,这是建国以来,由北京市委市政府收为国有的第一个戏曲艺术院校。老市长彭真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北京市戏曲学校关怀有加。当领导知道我们  相似文献   
232.
“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一听到这耳熟能详的京剧唱词,肯定有渎者会与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18名新四军伤病员联系起来。不错,这“十八棵青松”,确实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坚守在苏州阳澄湖畔的新四军伤员,是沪剧《芦荡火种》的剧作家文牧因地制宜、别出心裁的创作,因为当时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共有36位伤病员,囿于戏剧舞台与表演,  相似文献   
233.
星云 《党政论坛》2014,(14):27-27
唱歌要有调,不管歌曲或戏曲,凡是有声音就有调,昆曲的调,京剧的调,湖南梆子的调,台湾歌仔戏的调,乃至抒情歌曲的调。除了唱歌、戏剧的调以外,人讲话也有很多调,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34.
马连良与梅兰芳齐名,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之一。他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甚至超越了京剧的界限。从上世纪初马连良首次登台算起,2009年,这位艺术大师从艺正好100周年。一本纪念画册、一张老唱片全集光盘、一场研讨会、三台名家京剧演出,是近日为纪念这位“四大须生”之首的一系列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235.
王染野 《民主》2013,(12):40-41
马叙伦和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结识,缘起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陈叔通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陈叔通就与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236.
丁宇 《两岸关系》2012,(10):68-69
9月19日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喝彩阵阵。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北京梅兰芳基金会、台湾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福建海峡电视台承办的"海峡梨园情2012中秋京昆交响音乐会"盛大上演,将于中秋节期间在两岸多家电视台播出,为喜爱中华文化的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回味无穷的视听盛宴!"海峡梨园情"中秋戏曲晚会是一年一度的两岸中秋戏曲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晚会"以戏会友,以曲传情",共同感受中华古典美  相似文献   
237.
<正>作为一部红色经典,《沙家浜》当年可谓妇孺皆知,传唱不衰。然而,这个红色经典故事的生活原型是谁?作品是如何诞生的?36名伤病员养伤阳澄湖畔1939年5月,新四军一支队6团团长叶飞根据支队司令员陈毅的命令,带领部队冲破日、伪军的封锁和国民党军队的限制,从苏南茅山根据地出发东进。东进途中,部队沿途袭击日伪军,炸毁敌占火车站等,不但给了日伪军沉重的打击,更扩大了我党和新  相似文献   
238.
《新长征》2013,(9):40-41
<正>伊通河畔的长春市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总面积1.82平方公里,现有居民5621户,共计19165人。社区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其中民营支部2个,现有党员335名。社区内有协会10个,艺术团6个,各类志愿者2000余人。往东站十委社区走,听到从社区内传来的京剧唱腔和京胡  相似文献   
239.
《台声》2008,(7):87-87
京剧渡海来台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台湾同胞也称京剧为国剧、平剧,京戏。 当你走进台北市的“新舞台”,“台北戏棚”,迎面看见的是舞台上张起光鲜夺目的刺绣帐幕,一个个戏人在丝竹乐声或锣鼓闹场中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240.
TRADITIONALLY, Peking Opera performance techniques are passed on through succeeding generations of the families of its master exponents, ensuring that excellent performance techniques carry on. It was in the 1790s that this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emerged in Beijing to be enjoyed on all social levels, from the imperial courtiers to rickshaw drivers, to farmers. Several hundred troupes and countless theaters were establish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at its peak, Peking Opera comprised 15 major schools named after its most famous exponents. They included the Tan (Tan Fuying), Mei (Mei Lanfang), Ma (Ma Lianliang), Xun (Xun Huisheng), and Qiu (Qiu Shengrong) sch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