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123篇
中国共产党   252篇
中国政治   562篇
政治理论   173篇
综合类   2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商品名称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美是人们永远的追求,现代人对于商品有其更高的要求,即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的精神需求、审美需求。因此,一个产品如果拥有了一个既符合其内在品质又富有关学意蕴的名称,势必能吸引消费者,从而增强其销售力。商品名称的美学意蕴主要是能够诱发情感、激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使人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102.
西方法理学的发展主线之一,是以自然法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和以实证主义法学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人文因素与科学因素在现代法律中存在着互补关系。法学的学科定位在于实践的人文科学。西方法治现代性的出路在于实现人文与科学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在于“技”之不足,伤及大“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新的实在法体系,更需要新的自然法精神。  相似文献   
103.
台湾地区美学研究,有宣传全盘西化的资产阶级观点,也有宣传民族虚无主义的谬论,但从总体上看,承认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五四"新文化的优良传统,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整理与发掘中华美学遗产,构建新的美学体系是其主流。  相似文献   
104.
钟锐 《唯实》2008,3(4):43-45
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真正内容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新世纪新阶段、核心价值体系、美在两个"和谐"和幻境化美境,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最好时机、最新内涵、最佳状态和最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5.
一部见仁见智的《赤壁》,让好莱坞导演吴宇森再次成为热谈。此前这位华人名导以《英雄本色》《纵横四海》《喋血双雄》《谍中谍2》《变脸》等,确立了明晰的“暴力美学”电影风格,为这位原籍广西平南、生于广州、长于香港的62岁导演获得了当代电影史上的要席。而其实,这位“暴力宗师”却是个难得的好脾气。  相似文献   
106.
陈军 《求索》2011,(7):138-139,106
尼采将"存在"理解为求权力意志的虚无世界,基于此,在尼采的思想体系中,通过创造虚无,艺术(尤其是悲剧)成为把握"存在"的本源性方式。换言之,尼采颠覆了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经典戏剧美学思想,他不再把戏剧艺术作为模仿或显现理念的工具,而是把戏剧艺术理解为创造存在之意义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7.
陶渊明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陶诗及其翻译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久享盛誉。以《饮酒》(五)的英译为例,从翻译美学角度对译本进行分析,阐明了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只有遵循系统的翻译美学理论并付诸于实践,才能做到以美译美。  相似文献   
108.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哲学意义上的规定最早形成于1843年至1845年。马克思于《德法年鉴》时期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虽受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但真正的逻辑定位应始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思想。正是从这一起点出发,马克思逐渐走向人之本质实现为物质性的活动并直接物质化于劳动产品中的人本主义色彩的阶段,之后经由费尔巴哈赫斯等影响并逐渐超越前辈形成了自己对劳动及劳动异化独特的框架建构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9.
韩愈与姚合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影响。虽然历来论者很少将二者并提,但作为出身庶族地主的文官阶层,二人面临着共同的出处矛盾。出意味着庙堂的机巧、喧嚣、炫目,处则指向山林之淡泊、宁静、清幽。在此矛盾的困扰下,他们二人都有一个由兼济而独善、由外而内的转向,这种转向导出对私人天地的关注与建构。私人天地的突出特征是追求闲适的文官趣味,在自己的私人天地中,以审美态度经营日常生活。他们闲适、淡泊的人生态度与淡雅、清幽的审美趣味成为此后中国美学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0.
创意农业旅游是美学经济的一种表现和产业现象。创意农业旅游属于创意产业,而创意产业和美学经济又存在交叉共生的关系。美学经济的相关理论对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指导作用。借助科技手段与休闲理念,着力发展创意农业旅游,可以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创意农业旅游产品。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美学策略包括美学原理、美学行销、美学创意、美学设计、美学服务、美学体验与美学认同等。发展创意农业旅游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认识不够深入到位、产业特性不够突出、理论研究落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