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67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各国政治   101篇
工人农民   169篇
世界政治   6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0篇
法律   4714篇
中国共产党   6081篇
中国政治   7504篇
政治理论   3181篇
综合类   4993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486篇
  2022年   541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517篇
  2019年   477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875篇
  2014年   2172篇
  2013年   2044篇
  2012年   2400篇
  2011年   2241篇
  2010年   2076篇
  2009年   2093篇
  2008年   2306篇
  2007年   1778篇
  2006年   1383篇
  2005年   1148篇
  2004年   927篇
  2003年   769篇
  2002年   745篇
  2001年   519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价值的判断是法律的最重要的要素,是法律规范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实质所在,它体现了法律的目标和理想的状态。而公共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要求更是与法律效率及其成本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民法价值判断是民法法律推理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 ,已是不争之事实 ,刑事诉讼理论及制度也同样如此。对于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条件理论我国学者却对此少有涉及  相似文献   
13.
当代人际交往困惑的道德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困惑: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解决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予盾。道德价值表现为利他性和利己性两个方面。既具有调整群己关系的作用,又能调整个人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关系。道德在引导人们走出交往困惑上,有其现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作为国家协调社会经济的基本法律 ,其价值取向体现在 ,经济法追求的一般价值取向———实质正义和社会公正。经济法直接将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 ,这是经济法价值取向的独到之处 ,以人性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目标。经济法的三大原则 ,简明地表达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价值观,融合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中,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贯穿于邓小平人的价值观中,是邓小平人的价值观的核心,在邓小平心目中,人民利益是他思想行动的最高准绳,是他对人的价值判断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邓小平关于人的价值理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与时俱进的十分重要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7.
18.
当今全球化的终极价值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在全球化这个发展平台上,人的发展程度客观地得到了极大提高;全球化最终会造就生产力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最终会冲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实现共产主义,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客观的必然发展趋势。不过,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我们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全球化浪潮中,不断地推进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平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纵观历史发展进程,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目标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行为教育势在必行。法律行为的可变性和社会性是法律行为教育理论依据的关键 ,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法律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