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45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各国政治   94篇
工人农民   160篇
世界政治   46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0篇
法律   4387篇
中国共产党   5785篇
中国政治   6825篇
政治理论   2985篇
综合类   4676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461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822篇
  2014年   2060篇
  2013年   1897篇
  2012年   2248篇
  2011年   2087篇
  2010年   1857篇
  2009年   1961篇
  2008年   2131篇
  2007年   1627篇
  2006年   1272篇
  2005年   1080篇
  2004年   890篇
  2003年   749篇
  2002年   719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清林 《桂海论丛》2021,37(2):108-113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新时代语境中,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诉求包括:激活乡村文化的生命活力;推动乡村文化的新陈代谢;为乡村振兴战略固本铸魂;满足乡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文化强国夯实根基。振兴乡村文化,一要构建政府、文化工作者和乡民“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二要构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三要构建乡村旅游、文化市场培育和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四要构建家风文化、乡俗文化与新时代公民道德为一体的文化建设机制;五要构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文化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992.
张春平 《桂海论丛》2021,(1):107-113
张闻天文化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经历了从新文化运动中追求哲理启蒙、红色新文化中强化革命价值到社会主义文化中突出政治属性的内涵演进历程。其特征鲜明,表现为兼容并包的开放性、传承创新的民族性、求实向众的民主性和去腐存精的批判性。张闻天文化思想中的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特质,为新时代境域下文化的生命力构建、凝聚力提升、影响力扩大和创造力增强提供了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否为全球治理体系提供借鉴方案,能否为中国的整体形象构筑系统的国家治理模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今日的中国已不同于往昔的中国,一方面是实力的增强,一方面是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实力增强表明中国国家治理在逐渐走向现代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矛盾和冲突,这是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规律。国际局势复杂多变表明了世界各国的治理模式复杂多样,特别是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上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这也会导致治理模式之间的冲突。作为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除了探索自身的实践道路之外,还要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社会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994.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不同场合对家风、家教作了系列重要论述,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浓厚的"家国情怀"理念。从唯物基础看,丰富的个人实践经历、崇高的人生理想抱负及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继承,是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得以形成的内外动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既是唯物论,也是辩证法;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既是群众观,也是价值论。坚持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的根本遵循,就是要提升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就是要恪守为民造福的本质初心,就是要凝聚社会核心价值共识,就是要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相结合,不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养分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95.
列宁的信仰建设的方式具有颠覆性和建设性。一方面,它具有颠覆性,是不断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具有彻底的解构功能,摧毁了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生存的逻辑。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建设性,为全人类建构了一个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共产主义信仰。列宁信仰建设的方式对我国当代的信仰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支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必须和以德治国相互配合,必须以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997.
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于民众,民众把自己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诉求于党,二者之间的互动,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改革开放大发展集聚了坚实力量。  相似文献   
998.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土地,使山西人民形成了耕读传家、勤劳致富的优秀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深入挖掘山西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对于发展山西,振兴山西,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从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社会协商对话"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入开展"社会协商",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协商,其概念谱系与核心要义渐趋明晰,在实践中也逐步形成了多元主体平等协商、合作共治的中国特色社会协商治理模式。但是我国的社会协商治理突出地面临着价值认同约束、主体边界约束与制度供给约束等多重困境,应从涵养认同基础、重构主体边界、完善制度体系等多维路径入手,全面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特色社会协商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00.
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对个体与共同体关系问题进行了探索,这一探索同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这一新路径出发,马克思考察了人类历史并得出了以下新景象:资本主义之前的共同体是自然共同体,是个体依附于共同体的社会;资本主义的共同体是虚幻的共同体,是个体与共同体相互敌对的社会;而资本主义消亡后的共产主义社会则是真正的共同体,是个体与共同体两者关系实现统一的社会。这一问题在历史的和地理的维度、实践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的维度以及价值批判的维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