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0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牛支原体(MB)、多杀性巴氏杆菌(PM)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三重PCR检测方法,笔者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引用文献的2对引物,对反应条件与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三重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最佳退火温度为51.7℃,最佳引物终浓度均为0.5μmol/L;敏感性结果显示,MB、PM、IBRV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9×10-3ng/μL、6.61×10-2ng/μL与2.97×10-2ng/μL;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只能特异性检测出MB、PM和IBRV。利用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对108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与单一PCR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快速检测MB、PM、IBRV。  相似文献   
22.
为建立一种高效准确检测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FIPV N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探针和引物,构建质粒标准品。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real-time PCR方法,并进行临床检测。经方法优化,所建立方法的标准曲线为y=-3.137x+42.243,R2值为0.999,扩增效率E为108.0%。该方法与猫瘟病毒(FPV)、猫疱疹病毒(FHV)和猫杯状病毒(FCV)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检测最低拷贝数为9.250 copies/μL,比常规PCR方法高出100倍;组内、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0%,重复性好。采用建立的方法和EvaGreen real-time PCR方法对3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检出阳性样品数分别为24和22,经Kappa检验,两者高度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高效、敏感、特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FIPV的临床病例检测。  相似文献   
23.
设计了6对分别针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流感病毒(AIV)、鸡毒霉形体(MG)、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新城疫病毒(NDV)和滑液霉形体(MS)的特异性引物,根据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原理和多重PCR原则,优化建立了一次PCR反应同时检测6种禽呼吸道病原的二温式多重PCR.该方法可同时扩增出6条区段大小与设计相符的特异性片段,即IBV 1720 bp、AIV 1050 bp、MG 732 bp、ILTV 647 bp、NDV 310 bp、MS 207 bp,对人工感染鸡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4.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5个养鸡场的13份病死鸡腔上囊、腺胃标本进行了检测,诊断为免疫后感染传染性腔上囊病毒(IBDV),经检测这些病例多为超强毒株和变异株的感染.  相似文献   
25.
利用aroA基因建立鸡传染性鼻炎PCR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oA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分别对10株标准副鸡嗜血杆菌(HPG)菌株、14株分离的HPG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均得到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片段,而对10株非HPG菌株和3株病毒进行扩增则无相应片段产生;该PCR能检测出10个菌细胞.与常规PCR方法相比,aroA-PCR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26.
从美国引进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弱毒株STC3在ST、PK15及猪肾原代细胞上均能增殖,并产生明显的致细胞病变作用(CPE),其中以ST细胞上的CPE最为迅速、明显,于接毒后20-24 h CPE即可达90%-100%,而在PK15及猪肾原代细胞上CPE形成较迟一些,在42-48 h可达80%-90%.STC3在ST、PK15及猪肾原代细胞上的TCID50分别为10-7.67/mL、10-5.63/mL和10-5.90/mL.用较大剂量STC3细胞毒经口接种被剥夺初乳的初生仔猪,仅表现为一过性的腹泻而不引起死亡,对3日龄人工哺乳的仔猪则已完全丧失了致病力,但荧光抗体检查结果显示病毒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中仍有增殖.由此可见,STC3可能是1株能很好诱导猪体免疫的TGEV弱毒株.  相似文献   
27.
用200-500g/L蔗糖进行不连续梯度离心可除去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培养液中的大部分杂蛋白,经检查提纯的IBDV颗粒结构完整、纯度高;经用SDS-PAGE分析表明,IBDV主要结构蛋白带清晰.提示用超滤浓缩法和蔗糖不连续梯度离心提纯的IBDV抗原均可为进行其他试验的抗原材料.  相似文献   
28.
采用乳胶凝集试验对我国部分地区的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检测的1004份猪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510头份.阳性率为50.8%,其中1999年检测420份,检出阳性129头份,阳性率为30.7%,2000年检测584份,检出阳性381头份,阳性率为65.2%.同时对其中的299份血清样品用乳胶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同步检测血清抗体,结果,乳胶凝集试验检出阳性194份,阳性率为64.9%,试管凝集试验检出阳性154份,阳性率为50.5%.  相似文献   
29.
宁国铭  龙祺  闭磊 《当代广西》2013,(17):40-40
他是挽救病人于危难之间的医界圣手;他创造了"抗非"战线上的医疗奇迹。这是广州市最忙碌的急诊室,生死之间,分秒必争。急诊科是医院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的负责人,廖晓星常年忙碌于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中山大学医学院是国内知名的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医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是其中综合实力最强的附属医院。在大学里,廖晓星是博士生导师,急诊学科带头人;在医院,他是急诊科的主任,著名的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30.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标准强毒株52-70株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扩增IBDV VP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IBDV超强毒分离株HN01感染发病鸡腔上囊组织中提取的病毒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出了1.45 kb的cDNA产物,将扩增的IBDV HN01株VP2基因克隆于pMD 18-T载体上,获得了pMD 18-T-VP2重组质粒.将IBDV HN01株 VP2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与已发表的其他IBDV毒株VP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绘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HN01株与欧洲超强毒株UK661、日本超强毒株OKYM、香港超强毒株HK46等非常相似,而与经典强毒株、弱毒株和变异株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