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56篇
中国政治   169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4月19日,省政协举行第十二期"名人名家讲座",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主持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砺锋,讲座的主题为"苏东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书讯     
《理性的梦魇:弗兰茨·卡夫卡传》作者:恩斯特·帕维尔(美国)译者:陈琳定价:49.8元出版:2013年8月本书是于1937年出版的第一本关于法学院出身的文艺大师———弗兰茨·卡夫卡的人生传记。卡夫卡的好友马克斯·勃罗德两次拯救了卡夫卡的作品:第一次使其免遭付之一炬的命运,第二次又从人们的冷漠和遗忘中将其挽救。正是由于勃罗德的远见和胆识,才有了今天  相似文献   
103.
吴子林 《思想战线》2005,31(1):136-140
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必须服从理性和批评规范.闰泉的<精神的疾病还是精神的良药>一文,以挟洋自重的学术姿态横扫一切,不仅对学者进行恶劣的人身攻击,有违批评的精神;而且,奉西方理论为圭臬,对"新理性精神"和"文化诗学"做了许多错位的理解和无端挞伐,严重缺乏应有的"事实感",使批评的尊严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04.
邱运华 《学习论坛》2004,20(7):69-72
汉语语境下的"文化诗学",在它的批评实践过程中已具备了人文理性的内涵,是汉语诗学在当下文学艺术话语建构中的结果.汉语语境里对"文化诗学"的话语建构,最关键的环节是恢复了这个概念里的"历史意识".这个恢复,既体现了汉语诗学的历史批评传统,同时又彰显了这个术语时代精神的现实关怀.走向"文化诗学",蕴涵着汉语诗学对文本的文化时空的再度开掘.它的思想指向,是对过去诗学研究经验的累积,更是对文学艺术创作未来的理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5.
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文斌  罗艳 《求索》2005,(2):157-159
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 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关注文学的社会文化语境,强调 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史,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的文学标准,并要求研究妇女作品的特殊性、谱写妇女作家 的传统。本文着重从解构男性中心文学的框架与建立女性 主义诗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 在女权主义运动中富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以意逆志”以“知人论世”为前提,以“知言养气”为基础,读者、作者和作品、世界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运动系统造就理解的动态性和读者对文学阐释的无限多样性。孟子诗学思想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范式,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7.
李海燕 《理论学刊》2005,4(2):120-122
文化诗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体现的是一种新历史观,强调的是审美阐释和文化阐释的辩证综合。文化诗学方法的出现为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研究提供了特殊性和可能性。本文即尝试运用这一方法对京派和海派文字给以新的观照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8.
历代学者研究孟子诗学,分为三大治学进路:经学化/政教观的进路、纯文学/纯诗学的进路、思想史/文化史的进路,这几种研究路径的形成受其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语境的影响而有特定的研究指向。融通"双重问题意识"是一种全面而恰当地处理孟子诗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态度。  相似文献   
109.
110.
方长安 《探索与争鸣》2022,(4):160-167+180
新诗内在的“自由”属性及其口语化、散文化之合法化进程,使得新诗发展内部始终蕴藏着一股消解写作难度、偏离诗性的力量,不断构建“难度诗学”以匡正没有难度的新诗写作,成为新诗演变史的突出特征与历史宿命。当前,重建新诗写作“难度诗学”的使命,主要应由具有理论创造力的诗人承担,重构的目的与根本原则是诗性创造,可遵循五大基本思路与具体原则:创造性转化古典诗学资源;批判性借鉴近百年来新诗“难度诗学”建构经验;弄清新诗写作的当下境遇和诗意生成的新语境、新机制;探索新时代中国人诗意栖居于汉语的新方式;落地于诗人的诗歌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辨。重构“难度诗学”既是一种自觉意识,也是一种理论实践行为,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重建的历史价值及其诗学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